运动健康学者:广场舞可延缓绝经后妇女骨量丢失

01.07.2014  12:15

      运动健康学者:广场舞可延缓绝经后妇女骨量丢失

  昨天,广州运动与健康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广州体育学院举行。与会专家的研究报告指出,参与调查的市民觉得广场舞对心理方面帮助最大。更有数据表明,跳广场舞可以延缓绝经后妇女骨量的丢失,可能延缓她们的衰老,尤其是平均每周3~4次,连续跳3年以上的妇女。

  广场舞好处这么多,然而噪音扰民问题仍然是绕不过的一道坎。如何让大妈幸福、居民清静?仍然是一道待解的难题。

  研究结果:

  跳广场舞,不易骨折幸福感强

  在研讨会上,由首都体育学院学者提交的《广场舞对中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报告提出,广场舞是一种自由的、闲散的锻炼形式,并且以动感的音乐、丰富的内容、简单易学的动作得到人们的喜爱,参与的人越来越多。

  该报告对北京市海淀区部分经常参加广场舞的中老年人进行生活质量调查,经过统计得出结果是:参加广场舞的中老年人生活质量总体水平明显偏高,平均分为68.97(男性67.35分,女性69.58分),其中,女性的生活质量稍高于男性。细分其中研究项目可发现,市民觉得广场舞对心理方面帮助最大——也就是说,“广场舞大妈”通过跳舞,幸福感大大加强了!

  该研究提出结论:由于老年人居住的社区多数是比较老的社区,环境相对较差。随着年龄的增大,医疗的需求增多,居民压力相对会增大,广场舞锻炼不但能强身健体,促进身体健康,还能为锻炼者提供与外界交流的场所和机会,这对其身心健康都有促进作用。

  骨密度是骨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志,是预测骨折危险性的重要依据,我们平时说“老人最怕摔”,就是老人容易摔伤骨头,由此带来强烈的痛苦和不可预期的恢复期。昨天,由湛江师范学院学者提交的《广场舞对绝经妇女骨密度的影响作用》经过取样分析发现,跳广场舞可以延缓绝经后妇女骨量的丢失,可能延缓她们的衰老,尤其是平均每周3~4次,连续跳3年以上的妇女。

  主要问题:室外活动场地制约

  昨天在研讨会上,《开封市金明区60~69岁老年人体育锻炼现状调查与分析》、 《参与健身锻炼社区老年人体质状况分析——以北太平庄街道为例》、《甘肃省社区老年体育发展的现实与未来》等相关报告也提出了老年人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体质,改善机体功能,实现“健康老龄化”的重要性。而制约老年体育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就是室外活动场地的问题。

  专家学者们反复强调,应该建立完善的健身制度,加强场地设施建设。

  事实上,解决了场地问题,广场舞的确可成为一个健身休闲的好运动。比如,在广州,“广场舞”被作为流动人口融入的好办法。如番禺区,每个镇街都建了个文化广场,大家不分天南地北,晚上可以在广场跳舞,不扰民,又能结交朋友。不少从外地来的打工者,一下子就撇去孤独感和陌生感。

  市民意见:不顾忌、不管理、不引导 或致两败俱伤

  昨天中午,洲头咀公园悠扬曲声中,20多位中老年女市民健步舞蹈。

  52岁的阿姨杨小娟说,她在这里跳了一年多舞,觉得对身体帮助很大,还找到了几位老乡,大家成了好朋友。

  对于近年来“广场舞”成为热门词,杨小娟说,不少人跳舞的确会影响到居民,这不好。“希望政府建多一些可以跳舞的地方,远离小区,大家也跳得开心。”

  市民李女士认为,现在广场舞引起的冲突越来越多,城市管理者面对这种情况,应协调好双方利益。不顾忌、不管理、不引导,最后可能是“被暴力”,导致两败俱伤的局面。

  市民赵先生也表示,理解跳舞的人们,但希望不要打扰到“无辜市民”。赵先生建议,可以在街道、居委推行协商制度,如果有居民对噪音产生意见,即启动检测、协商制度,处理好纠纷。同时,对“广场舞”也设置准入和投诉处理原则。

  争议不少:“益己不害人” 说着容易做着难

  广场舞对乐享其中的中老年人帮助大,但对于受到打扰的市民来说,这似乎演变为一种“社会公害”,公众诟病集中指向广场舞噪音扰民。

  从2013年开始,“广场舞”扰民问题引起大众声讨。2013年12月,星海音乐学院一名90后男生出现在天河公园,以免费派送“调频耳机”的方式,推广无声广场舞。这个提议被一些大妈接受,但也有大妈表示,这样跳广场舞“没感觉”……

  今年5月,澳大利亚悉尼市长克劳馥·摩尔率团访穗,摩尔说,广州的“广场文化”非常特别,要设法“移植”到悉尼。“例如在广场上的跳舞交际,就是让广场更有活力的一种方式,很值得学习。”文/记者陈翔 通讯员武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