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人物】孟祥礼:一个人一生中总得有点作为

30.03.2015  13:07

一个人一生中总得有点作为

——记河南省曲剧艺术保护传承中心主任孟祥礼

3月25日晚上9时,孟祥礼关掉排练厅的灯,锁上办公楼的大门,最后一个离开河南省曲剧艺术保护传承中心(又称河南省曲剧团)。连日来,一边排新编历史豫剧《玄奘》,一边忙剧团的春季演出季和“舞台艺术送农民”演出,孟祥礼忙得像个停不下来的陀螺。

每天早上五点钟准时起来,提前两个小时到团里阅读剧本、学唱腔、背台词,排练剧目。趁着排练空隙,喝口水,再签单子、安排部署全团的工作。“每天都在想如何能让剧团有声有色、生龙活虎、有戏演、有市场奔。”这就是孟祥礼担任河南省曲剧团团长以来,最真实的生活素描。

一提起河南戏曲,人们都会很自然地联想到豫剧。作为河南重要剧种之一的曲剧与之相比就有些“养在深闺人未识”。2010年,学豫剧出身的孟祥礼被调到曲剧团,当时许多人都替他感到可惜,甚至有人认为他该坐“冷板凳”了。但孟祥礼对曲剧却有另一番认识和思考。孟祥礼表示,河南人对豫剧、曲剧都有着很大的兴趣和喜爱,其中曲剧因歌词通俗、曲调优美、唱腔委婉动听,其表演也相当接近生活,传播速度极快,在河南民间很受欢迎,有深厚的民众基础。

5年以来,孟祥礼为大家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从2010年以来,我们团在推人、出戏、增加演出场次、提高演职员的福利待遇等方面都在逐渐提升,孟团长带领我们打了一个翻身仗。”一位曲剧团职工对记者说。

这可以从河南省曲剧团的业绩表的记载中找到答案。

商业演出方面:2010年之前每年平均为70场至80场,2011年为268场,2012年为330场,2013年为257场,2014年为208场。

生产剧目方面:为中青年艺术家新编排曲剧《情系母亲河》和曲剧《医圣张仲景》,恢复以前的优秀剧目曲剧《红娘》、曲剧《泪洒相思季》等十多台。

培养人才方面:大力培养曲剧青年演员,解决了曲剧人才老化、青年演员断层的问题。2014年,河南省曲剧团和中国戏曲学院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并成功输送18名学生,为河南曲剧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中国戏曲学院曲剧班相当于曲剧的‘黄埔军校’。孟祥礼能将一个地方剧种的专业办到我国戏曲界最高学府,成立了曲剧本科班,很不容易。”河南豫剧院院长李树建说。

56岁的孟祥礼已两鬓斑白。每天要操全体在职人员的心,关心他们排戏、参赛、评奖、评职称,要为中国戏曲学院曲剧班的18个孩子谋待遇,逢年过节还想着要为离退休的老职工们搞点活动和慰问品。

心烦时,孟祥礼会选择向排练剧目中的正能量人物汲取能量。“排练《玄奘》时,我就想唐玄奘为了中国的佛教事业,能历时17年,行程5万里,相比这种奉献精神,我为了剧团多做点又算什么?”孟祥礼说。

作为一名艺术家,孟祥礼清醒地认识到,不管水平有多高,名气有多大,假如你一直高高在上,不接地气,脱离群众,艺术生命一定不会长久。因此,孟祥礼常常会带领全团演员深入基层,为百姓演出。

作为孟祥礼的好友,编导方成曾无数次见证孟祥礼带领河南省曲剧团开展送戏下乡活动。“每次到田间地头演出时,很多百姓都会握着他的手说:‘这不是孟祥礼吗,终于见到真人了。’孟祥礼一直在都为老百姓演戏。”方成说。

事实上,孟祥礼带领全团为百姓演出的脚步从未停止过。在今年春节期间,河南省曲剧团的部分演职人员就曾带着新编排的优秀保留剧目和两台综艺晚会,来到河南曲剧的诞生地登封市李洼村,为当地老百姓奉上免费的文化大餐。

一个人一生中总得有点作为。”孟祥礼常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为此,他长期坚持参加各类义演义捐等公益活动。早在2007年他就被河南省慈善总会授予“河南省慈善爱心大使”称号,他带领的河南省曲剧团也在2011年5月被授予“爱心艺术团体”荣誉称号。2012年,他本人又被河南省慈善总会授予“2012河南十大慈善人物”称号。

在戏曲行业摸爬滚打44年,经历了各种酸甜苦辣,也让作为河南省政协委员的他对戏曲事业有自己的见解。“现在高雅艺术进校园都被交响乐、话剧、歌剧、芭蕾占领了,戏曲的空间很小,我觉得这是个误区,也应该让戏曲多走进学校。”此外,孟祥礼还建议中小学开设《中国戏曲》课程,“只有这样才能将弘扬传统文化、繁荣戏曲的事业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