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密孙朝阳:温室大棚蔬菜种植中走出的致富能手

30.06.2017  15:10


温室大棚蔬菜种植致富能手孙朝阳正在蔬菜大棚采摘豆角 张广武 摄

   中新网河南新闻6月30日电 在新密市大隗镇和合村,45岁的孙朝阳是一个有7年温室大棚蔬菜种植经验的老手,承包温室大棚3个,年均纯收入在10万元以上,所以,和当地村民聊起村里的致富能手,大家都能对本村村民孙朝阳依靠温室大棚蔬菜种植走上致富路的故事津津乐道。

  2010年以前,孙朝阳一直在外出打工赚几个辛苦钱,经济收入很不稳定。2010年以后,随着父母年迈,身为孝子的他因为要照料年过七旬的父母无暇外出打工,一家人日子过得挺紧巴。

  2011年,大隗镇党委、政府为加快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在镇域东北部和东南部倡导以温室大棚蔬菜种植为主的现代农业。当时,憧憬着致富梦的孙朝阳积极报名承包温室大棚。

  “谈起7年来的温室大棚蔬菜种植经历,可以说是既有艰辛,又有成功的喜悦。”孙朝阳感慨的说。

  说起当初创业的艰辛,孙朝阳动情地说:“当时建1个大棚得花费8万元,我报名承包2个大棚至少得花16万元钱。经亲朋好友转借后还有10万元资金缺口,这当时对全家人来说是个天文数字。后来,还是镇政府帮我们大棚种植户协调邮储银行贴息贷款解决资金缺口,我当时贷了10万元,当年大棚赚钱后随即就把贷款还上了。

  温室大棚种植掌握技术是关键。为解决技术难题,大隗镇党委、政府组织大棚种植户到山东省寿光市温室大棚蔬菜种植示范基地参观学习,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同时,镇政府还出资20万元聘请4名技术员面对面、手把手为群众传授种植技术。“当时,多亏了赵技术员帮俺解决温室大棚种植病虫害防治问题,才是俺的大棚实现稳产丰产。现在,我也成了村里的温室大棚种植技术员,能为村民解决技术难题。”孙朝阳感激地说。

  温室大棚蔬菜种植勤劳心细很重要。孙朝阳说:“一亩园,十亩田。温室大棚蔬菜种植必须勤劳吃苦,来不得半分偷懒和取巧。自从经营大棚这7年间,我没有睡过一天囫囵觉。比如说大棚黄瓜该打叉时,必须及时打岔,否则既消耗肥力又减产。

  温室大棚蔬菜种植还要向市场要效益。“温室大棚蔬菜认准早,上市早,效益好。我比别人育苗栽植提早一个月,蔬菜上市也提早一个月,避过蔬菜旺季集中上市能使我的蔬菜卖出一个好价钱。另外,别人只抓大钱,一年只种一季,我在反季节蔬菜上市后,接着种植豆角、西红柿、辣椒等时令蔬菜,1个棚还能再多收入1万多元。

  3年来,孙朝阳除了经营自己承包的2个大棚外,还转包别人1个大棚,每个大棚占地1.5亩到2亩,纯收入达3至5万元。

  孙朝阳说:“现在,自己作为精准扶贫自愿者,希望能为更多的群众免费提供温室大棚种植技术服务,让更多的贫困户脱贫致富。”(张广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