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保险条例明年将正式推出 储户最高获赔50万

01.12.2014  11:10

昨天下午,已酝酿20余年的存款保险制度发布《存款保险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稿》),将于明年1月正式推出。根据这一《意见稿》,存款保险实行限额偿付,最高偿付限额为人民币50万元。

存款保险制度,对老百姓有啥用

一旦银行破产

可保障存款人利益

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提出:在利率市场化的前提下,国家允许银行破产。

然而银行业不同于一般行业,银行业的生死牵涉千家万户的存款安全,银行一旦出现破产风险,就需要有存款保险制度来保障存款人利益。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宗良表示:“存款保险做的是‘加法’,是在现有政策基础上再给老百姓存款加一道安全防线。”

他进一步解释称,通过设定较高的存款保险限额,使绝大多数存款人的全部存款受到明确的法律保障。如果考虑一个家庭的存款可以放在其不同成员名下,单个家庭事实上可获得更高的存款保障。

储户最高可获赔50万元

意见稿》规定,存款保险实行限额偿付,最高偿付限额为人民币50万元。也就是说,同一存款人在同一家银行所有存款账户的本金和利息加起来在50万元以内的,全额赔付;超过50万元的部分,从该存款银行清算财产中受偿。

“对50万元的最高偿付限额,我们根据2013年底的存款情况进行了测算,可以覆盖99.63%的存款人的全部存款。这意味着,绝大多数存款人的存款能够得到全额保障,不会受到损失。”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表示。

哪些存款可以纳入保险范围

为有效保障存款人的合法权益以及银行业金融机构公平竞争,《意见稿》规定的存款保险具有强制性,凡是吸收存款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包括商业银行(含外商独资银行和中外合资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等,都应当投保存款保险。

同时,参照国际惯例,规定外国银行在中国的分支机构以及中资银行海外分支机构的存款原则上不纳入存款保险范围。被保险的存款既包括人民币存款也包括外币存款。

对银行将产生何种影响

将促进民资进入银行业

目前对于民资控股民营银行最大的担心,来自于自身经营管理的风险可能产生支付危机。存款保险制度推出,对于打破民营资本进入银行业这道“玻璃门”来说,会是一个重要的进步,其有利于民资实质参与银行的运作,发挥民营经济的效率优势,对活跃民营经济是一个利好消息。

近日,刚刚获批的民营银行华瑞银行已经率先试水存款保险制度,承诺对50万元以下个人存款承担赔付责任。

中小银行揽储面临压力

存款保险制度实际上是在告诉大家,你到哪家银行存钱都是存在风险的,因为其是有限赔付。所以,民众通过对比,选择好的、稳健的金融机构,而不是看哪家机构利率高,就把存款放到哪家去。银行人士表示,在多数市民倾向于选择国有银行的情况下,中小规模银行受到的影响可能会大一些,一些经营不善的小银行或被大银行收购兼并。

什么是存款保险制度

存款保险制度是一种金融保障制度,由符合条件的各类存款性金融机构集中起来建立一个保险机构,各存款机构作为投保人按一定存款比例向其缴纳保险费,建立存款保险准备金。当成员机构发生经营危机或面临破产倒闭时,存款保险机构向其提供财务救助或直接向存款人支付部分或全部存款,从而保护存款人利益,维护银行信用,稳定金融秩序。

目前,世界上已有11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存款保险制度。实践证明,存款保险制度在保护存款人权益、及时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已成为各国普遍实施的一项金融业基础性制度安排。

(据新华社电、央视、中国人民银行网站)

【责任编辑:李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