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旬女子向儿子要母亲节礼物:你教我玩微信吧

13.06.2015  18:19

标题:老妈向儿子要母亲节礼物“你教我玩微信吧

心理专家说老人是希望不和子女脱节,值得肯定

A.一封来信

担心与孩子搭不上话想学微信

母亲节快到了,往年儿子媳妇都会在这个节日给我精心准备一份礼物,包包、丝巾、皮鞋等等,都是我喜欢而平时舍不得买的东西。今年我却渴望得到一份与往年不一样的礼物。这个念头,在心底里蕴藏已久。 所以昨晚当儿子媳妇带着孙子来家里时,我鼓足勇气(因为从来没有主动索取过)说了:“今年我不要任何东西,只希望你们能教会我用手机上网,这是我想要的礼物。 一听此言,孩子们愣了,儿子不吭声,媳妇说“你的手机也许不可以下载有的软件吧。”我说,我的手机能上网,反正也不需要太复杂的,能看看新闻,发发微信和QQ,用用支付宝就行。两个人都不再接茬。一旁的老伴为了缓和一下气氛,说“那你可以看看手机说明书嘛。”我不再应声,默默地走进房间,心里面充满了失望。

我和老伴都是奔七的人了,时代造就只生了一个孩子。说实话,小俩口对我们不错,物质上孝敬我们,休闲时也带上我们国内国外去旅游,同学朋友中有好多人挺羡慕我们的,儿子孝顺,媳妇贤惠,家庭和睦。可是,我的内心并不满足于这些物质上的享受,我们老俩口的退休金足以保证衣食无忧,我们也有各自的同学朋友圈能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用电脑了解世界,发短信联络亲友,自从一年前换了智能手机后,就不满足于这些了。看着年轻的一代整天捧着手机,吃饭看,说话看,连上厕所也不忘带进去,我觉得不可理解。我也是个知识女性,也想掌握更新的知识,看他们发微信传照片也挺眼红的,想学。孙子一句“奶奶,您连这个也不会啊!”让我觉得挺没面子的,怕自己和他越来越搭不上话,所以下定决心,要学会。可是,我在家里已经多次提起,手机不上网很不方便之类的话语,就是没人搭理。他们忙,怕烦,难道就是理由吗?儿子,你能花三四千元钱买手机给父母,咋就不能抽出一天、半天的时间教教我们呢,我想学点新知识,能跟上你们的脚步,这种要求过分吗?这种心情你能理解吗?母亲节,我渴望得到的这份精神礼物是不是太过奢侈了?

一个母亲的叹息

2015.5.4

其实,采访中记者发现与同龄人相比,林阿姨已经算是“潮人”了。

退休前,在单位里学电脑,退休后,又报名了社区里的电脑班继续学,上上网、淘淘宝,对林阿姨来说,不在话下。

可如今是全民微信的时代,自己还不会捣鼓,不愿落后的林阿姨有些着急。

看着年轻的一代整天捧着手机,吃饭看,说话看,连上厕所也不忘带进去,我觉得不可理解。”可孙子的一句“奶奶,您连这个也不会呀!”让林阿姨下定决心,要学会新的知识,“就怕自己和孩子们越来越搭不上话。

可是怎么学成了最大的问题,老伴一知半解,孩子们又忙,不愿教自己,林阿姨想不通:“儿子能花三四千元钱买手机给父母用,咋就不能抽出一天半天的时间教教我们呢?

B.记者调查

越来越多的父母迈进微信时代

从前,孩子玩QQ,父母跟着注册了QQ号,后来,孩子刷微博,父母也跟着打打酱油,现在,孩子玩转微信,爸妈却渐渐地跟不上了脚步。科技日新月异,通讯方式也随之不断改变,这些颇有“技术含量”的新通讯方式将很多老年人挡在了门外。

记者随机采访了多位50-70岁的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能熟练使用网络通讯的老人就越少,老人们大多表示,很愿意学习用新的工具和儿女们交流,也有的老人因为儿女忙,不愿意事事麻烦孩子,所以没有主动要求学习。

家住江北洪塘的姜阿姨和记者分享了她学用微信的小故事。

前年过年那时候,女儿给我和老伴都买了智能手机,但我只会接接打打,触屏也不大会用,有时明明瞄准了按键按下去,整个界面却都滑走了,有时想打开游戏,倒把它删掉了。”说起当时笨手笨脚的样子,姜阿姨自己也难为情地笑了。

用了两年,姜阿姨的微信好友已经有50多位了,都是亲戚、同学、以前的同事,甚至还有晨练和广场舞的伙伴。每天睡觉前,姜阿姨都会躺在床上刷刷朋友圈,看到养生保健防骗防盗之类的内容都会发到朋友圈里分享。

微信多好呀,能省钱,这么长时间用下来,短信和电话基本都用得少了。”姜阿姨笑说,女儿的孝心总算尽对了地方,“以前老笑话女儿手机不离手,现在我和老伴也是这样,哈哈!

微信里的父母既唠叨又可爱

在采访中,不少80、90后表示,自己的父母已经学会或正在学微信,也不知道从何时起,父母之间聊天时又多了一个话题——“你加你孩子的微信了没?

不怕家长查岗,就怕家长上网!”今年,90后小周的微信彻底被父母攻陷,说起这事,小周很是抓狂,“前一阵子,偷偷买了个单反,没忍住,在朋友圈里炫耀了一下,结果第二天我妈问我,你又买了一个相机?多少钱?我急中生智,2000元。上周,我跟我爸说想买一辆进口山地车,他没同意,我又偷偷地买了,同学让我发朋友圈,结果晚上回家又被我爸问话,憋不住又买了吧,花了多少钱?我只好再次急中生智,1000元。

而在80后小严的眼里,父母在微信的世界里变得更加年轻了,耍酷卖萌不仅仅是他们小年轻的专利了。

自从玩上了微信,妈妈变得开朗多了,隔三差五地给我发语音信息,有事没事就拿微信轰炸我,记得有一次,还把兔斯基的所有表情给我发了一遍,说是想看看到底怎么动的,实在太可爱了!”小严笑眯眯地说:“妈妈变得越来越唠叨啦,但我觉得很幸福!

C.专家说法

一点微信互动饱含浓浓温馨

中老年人其实对家人的关爱,与社会,亲朋好友沟通的渴望度很高的,他们希望被倾听,希望了解更多东西不和子女脱节。”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杨浩分析,老年人学习上网、接触微信并非坏事,了解很多网络方面的知识和有趣的事物的积极性是值得肯定的。

随着子女年龄的增长,父母跟子女只见见面的次数可能越来越少,距离也越来越远,从儿时的悉心照料,到学成离家后的渐行渐远,父母渴望“抓住”孩子,却又不得不接受“鸟儿迟早要离巢”的事实,逐渐尘封自己的感情与渴望,给子女自由发展的空间,尤其是在社会流动性加速的今天,子女为生计可能要南征北战,如此一来,父母与子女间可能存在一条很难逾越的鸿沟。

而且,在现实生活中,不少老年人与年轻人沟通对话的机会较少,就算面对面也会因价值观和表达方式的不同产生代沟,导致沟通不畅,微信有了让他们哪怕别人不反馈都可以主动发生联系的沟通方式。

年纪大了,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逐渐减退,学起东西来不如年轻人容易上手,这些都是客观存在的,而不少子女给父母买了智能手机,教了几遍后发现老教不会,就失去了耐心,也打击了父母学习的积极性,反而造成了冲突。”杨浩告诉记者,其实,教会老人使用手机上的各种软件,不仅能帮老人节省时间,提高效率,也方便了老人和其他人的交流,方便出行。子女自己也能省不少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