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岂能无底线

11.07.2015  19:05

6月27日,贾玲在东方卫视一档竞赛真人秀《欢乐喜剧人》节目中,恶搞“木兰从军”。小品中,贾玲饰演的花木兰被父亲骗去从军,贪吃胆小,完全颠覆了花木兰忠、孝、贞、烈、义的历史形象。木兰故里人民看到后表示不满,要求贾玲公开道歉。为此,木兰故里发布一封致东方卫视“欢乐喜剧人”的公开信,要求停止此行为,并向全国人民、尤其木兰故里人民公开道歉。(据7月9日《大河报》)

面对木兰故里人民要求贾玲公开道歉的行为,有网友表示,恶搞花木兰不过是娱乐而已,不必“小题大做”。难道真的是木兰故里太敏感、太较真了吗?笔者并不这么认为。娱乐不能没有底线。花木兰是我国乃至全世界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巾帼英雄,为了哗众取宠、吸引眼球而丑化英雄形象,不仅是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亵渎,而且会对广大群众尤其是青少年造成误导。这种歪曲历史的无底线娱乐行为,理应受到谴责。

近年,各类电视节目、文学作品等出现了过度娱乐化现象,尤其是部分有关历史、文化的作品背离常识、胡编乱造,令人十分反感。如手撕鬼子、单手掏心、石头打飞机、飞针杀敌等“神奇”镜头接二连三出现在抗日题材电视剧中;宫廷戏、穿越剧中频频出现历史错误和雷人情节。“83版”《西游记》孙悟空的扮演者六小龄童近日在讲解西游文化时也表示:“艺术形式可以百花齐放,但不能胡编乱造,让孙悟空和白骨精谈恋爱我接受不了。”拿肉麻当有趣、拿恶搞当幽默、拿雷人当创新,如此低俗之风该休矣。

历史是严肃的,文化是严谨的,解构历史、发扬文化本无可厚非,但不能只以娱乐为目的,没有底线地随意发挥。恶搞英雄、曲解历史,缺乏对历史的敬畏、对古人的尊重,这样的作品不仅不会有生命力,而且会引起人们的反感。娱乐也要有底线,真正的好作品应注重品位和内涵,在史实的基础上进行创作。历史小说《明朝那些事儿》之所以广受欢迎,就是因为兼具娱乐性和历史性,做到了真正的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因此,各类文艺作品要坚守文化娱乐底线,摈弃浮躁媚俗心态,尊重历史、传承文化,少一些恶搞作品,多给予观众艺术的熏陶、精神的向往和人文的慰藉,为社会注入向上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