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多策并举助力中小企业发展

07.01.2016  10:28

      中小微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市场经济中最活跃的细胞,占我国企业总数的95%以上,在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增长、科技创新与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中小企业发展水平,决定着其经济的创新能力和经济活力。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支持小微企业特别是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近年来,国家、省、市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以鼓励全民创业,促进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       为加快南阳市中小微企业发展,南阳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南阳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南阳市人民政府关于转发南阳市促进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健康发展行动计划(2013-2014)的通知》等政策文件,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大力引导和支持中小微企业改革创新、转型升级。各职能部门强化服务意识,相继制定了促进中小微企业的各项政策措施。       南阳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作为中小微企业行业主管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助推中小微企业发展。       ——强化统计和运行监测。认真做好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统计和运行监测分析,为各级决策部门提供依据,连续多年被省工信委表彰为中小企业统计运行监测工作先进单位。       ——推进“产学研”合作。积极开展“产学研”对接活动,上半年,我们按照省工信委部署,征集了15家企业的22项技术难题,与相关院校对接合作,其中8项技术难题与高等院校初步达成了合作意向。       ——全面提升管理人员素质。为全方位培养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去年启动了市优秀企业家高端人才培训工程、清华大学企业战略与创新经营高级研修班、宛商大讲堂等活动,帮助企业家开阔视野,增强了对宏观经济形势的把握。       ——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为有效破解“招生难、招工难、就业难”的问题,推进校企合作及产学研政一体化工作,成立了“南阳市校企合作联盟”。校企合作联盟的成立,对加强成员单位间的联系与沟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促进学校与企业深层次合作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推进我市中小企业“百千万”成长工程。认真筛选一批成长性好、技术含量高、有带动性、有潜力的企业为百家成长性中型企业及千家培育企业,经过政策倾斜、大力引导、重点扶持,对全市工业企业发展起着积极的带动作用。       ——实施“走出去”战略。我们以大项活动为依托,组织企业走出南阳,筛选部分中小企业参加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以及APEC中小企业技术交流暨展览会等活动,增加交流,展示形象,增强了我市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影响力。       ——加快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按照上级统一部署,科学编制规划,根据南阳市中小企业发展特点和实际需求,明确目标和任务,使我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不断推向深入。目前我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数量、运行情况等都在省内处于领先水平,在服务中小企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做好融资服务工作。根据市政府服务企业工作要求,市工信委加快推进全市融资担保服务体系建设,3月份成立了注册资本金1.5亿元的市级中小企业投资担保公司,壮大了全市担保队伍,指导各县(区)政策性担保机构增资扩股,提升担保能力。筹建成立了市担保联盟并挂牌运营。积极督促全市融资性担保公司和小额贷款公司多次进企业、进园区与广大企业进行对接,为广大企业提供融资服务。       经过不懈努力,全市中小微企业快速发展,截至2014年年底,全市中小微企业发展到43500家,从业人员117万名,实现销售收入4580亿元,实现增加值1470亿元,占全市GDP约62.6%,实现利润377亿元,实交税金80亿元,占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56.7%。今年1-8月全市中小微企业实现了增加值998亿元,同比增长13.4%,中小微企业在我市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更加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