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妹子”的脱贫之路 恒大产业扶贫助脱掉“穷帽子”

20.11.2017  17:04

大方县六龙镇大梁子村的黄艳,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作“辣妹子”。因为种辣椒,她一家人告别了贫困,现在她又带动左邻右舍一起种。红红的辣椒给贫困乡亲带来了希望,也成为恒大集团帮助大方老百姓持续增收、摆脱贫困的一剂产业扶贫良方。

黄艳是大方县东关乡金坪村人,2007年嫁给六龙镇大梁子村后寨组村民陈国勇并落户。2009年,陈国勇得了腰椎间盘突出,黄艳带着他四处求医,花光了仅有的积蓄;2014年,黄艳的婆婆又得了间歇性精神病,一发病就到处乱跑。黄艳变成这个因病致贫的家庭的顶梁柱,一边要照顾丈夫和婆婆,一边要种玉米和洋芋艰难维持生活。

蔬菜大棚里的辣椒

就在举目无助之际,黄艳的人生迎来了转折点。2015年12月,恒大集团响应中央精准扶贫号召,在黄艳所生活的贵州大方县,无偿投入30亿元开展扶贫攻坚战,实施产业扶贫、易地搬迁、就业扶贫、教育扶贫等一揽子扶贫措施,帮扶18万贫困百姓稳定脱贫。黄艳一家成为恒大产业扶贫的帮扶对象。

据介绍,在产业扶贫方面,恒大集团结合大方县各乡镇实际情况,发展蔬菜、肉牛、中药材和经果林等特色产业,为贫困户配备产业项目,并引进上下游龙头企业,形成“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基地”的帮扶模式,实现“供、产、销”一体化经营,帮助贫困人口就地脱贫。

蔬菜基地丰收

2016年,恒大在六龙镇大梁子村建设了蔬菜育苗中心。大梁子村成立了宏宇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带领贫困户发展种养业,并优先吸纳贫困户在合作社务工,每人每天务工费70元。黄艳主动报名参加,同时还参加了恒大组织的大方县10万农民实用技术大培训。在大方县火烽丫蔬菜示范基地,黄艳全面学习了现代化的耕作模式,回来就决定跟着合作社种辣椒。

大方是“中国皱椒之乡”,“以前我们也种辣椒,但不敢多种,怕卖不掉。现在合作社负责销路,不怕卖不出。”恒大的供产销一体化经营,让黄艳吃下了定心丸。“以前种包谷(玉米),一亩地最多只有一千元收入,除去肥钱和工钱,所剩无几。去年开始种辣椒,一亩收入就有4500元,3亩地收入13000多元,是种包谷的四、五倍。而且,每个月到合作社务工,收入也有1400元左右。算下来,每年能收入3万多呢。”黄艳满脸喜悦地告诉记者。

产业扶贫引进的自动灌溉系统

收入增加了,丈夫治病的钱也宽裕了,“以前没钱,她只能勒紧裤腰带,给丈夫吃最便宜的药。现在,合作社搞起来了,收入稳定了,她丈夫的情况也一天比一天好了。”村民苏勤早对记者说。

种辣椒走上了脱贫路,黄艳不忘带动周边的贫困户一起脱贫。苏勤早说:“黄艳人勤快,村里有红白喜事常去帮忙。她跟左邻右舍一起做事,一边给大家讲自家种辣椒的心得。因为是发生在身边的真人真事,大家都相信,都愿意一起种辣椒。”丈夫陈国勇也说:“我的身体一天比一天好起来了,也可以帮她(黄艳)多干一点农活了,我相信我们家的日子也会一天比一天好”。

在黄艳的带动下,大梁子村种辣椒的村民现在越来越多。村主任黄会介绍,大梁子村已经有29家贫困户、72人入股合作社并种植辣椒,平时到育苗中心和辣椒基地务工,既有稳定的收入,到年底还有分红。

恒大援建的蔬菜基地

说起下一步的打算,黄艳说:“要不是恒大来帮扶,我们这个家日子肯定难过。现在有这么好的机会,一年收入三万多是我们以前想都不敢想的。我一定要好好抓住这个机会。明年,除了辣椒,我还要增加蔬菜种植品类。”

因地制宜的产业扶贫,是贫困老百姓永久脱贫的基础。从以往给钱给物的简单“输血”,到帮助贫困老百姓“造血”,打造可持续增收、稳定脱贫的产业,是恒大在大方实施的既见效快、又利长远的精准扶贫举措之一。“辣妹子”黄艳从生计艰难的贫困农户,到现在成为带头脱贫、引来村民效仿的“农业工人”,可以说是恒大产业扶贫带来的脱贫典型。

正在育苗中心忙碌着的黄艳

据了解,恒大帮扶大方两年来,已建设蔬菜、肉牛、中药材、经果林产业化基地476个;通过1亿元的恒大产业扶贫贷款担保基金,为334个蔬菜、肉牛等专业合作社发放贷款4.4亿元;已引进43家上下游龙头企业,打造“供产销”一体化经营产业链,已经帮助8万多贫困老百姓告别贫困,迈向小康新生活。从今年5月开始,恒大再无偿投入80亿帮扶毕节全市,面向全市92.43万贫困人口复制、推广一揽子综合扶贫措施。目前,作为抓住“贫困牛鼻子”的重点工程,其产业扶贫措施已迅速在毕节十县区全面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