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如何落地:七大关键词看“郑州实践”

06.03.2015  09:24

政府工作报告如何“精准落地”?

解读·政府工作报告

昨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引发广泛关注,大家既为报告中“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等金句喝彩,也为报告描绘的蓝图、明确的方向欢欣鼓舞。新动力、简政放权、丝绸之路、环保、区域发展……报告部署的2015年工作重点,将成为今年地方政府施政的坐标和参照系。围绕这些重点,盘点自身的发展实践,让我们为新常态下郑州的新发展鼓劲加油,让全市上下在转型发展的号角中扬帆再起航。

郑州实践 普通百姓享受更多实惠便利

在以人为本,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提质增速的进程中,普通百姓将享受到越来越多的便利和实惠。

目前我市的城镇化率提高到68.2%。

加快畅通郑州工程建设和公交都市建设,城市轨道交通、“井字+环线”快速路网、市域快速通道、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公路和县域路网等工程有序推进,10条市域快速通道9条完工,16座新增环城互通式立交10座建成,17座环城高速互通式立交建成投用,三环快速化、黄河路下穿北编组站隧道等重点工程建成通车,累计打通城区断头路128条,市区新增公共停车泊位2.93万个。

启动“六旧九新”片区改造项目106个、十字景观大道和中央商务区建设项目158个,完成市场外迁46家。

加快推进“引热入郑”工程,新增供热能力1630万平方米,市区新建成污水处理厂3家、新增污水日处理能力45万吨,一批水电气暖等公共服务设施加快建设或建成投用。启动大棚户区拆改项目326个,开工建设安置房21.4万套,实施历史文化和自然生态风貌特色村保护提升工程。

李克强谈新型城镇化

推进新型城镇化取得新突破。城镇化是解决城乡差距的根本途径,也是最大的内需所在。要坚持以人为核心,以解决“三个1亿人”问题为着力点,发挥好城镇化对现代化的支撑作用。

郑州实践 去年优良天数同比增加35天

去年郑州市城区大气优良天数为163天,达标率为44.7%,相比2013年优良天数增加35天,达标率提高9.6%。可吸入颗粒物平均浓度比2013年降低7.6%,细颗粒物平均浓度比2013年降低18.5%。

2014年完成燃煤锅炉拆改88台,12台机组均完成燃煤机组脱硝治理。14家水泥企业提标治理通过验收,4家完成治理正进行监测。落实机动车环检、安检“两检合一”,发放环保标志100.7万个,检测车辆80.9万辆,初检达标率为89.8%。三环内80%以上污染排放企业完成外迁,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辆4.88万辆,扬尘污染防治专项督导组对市区建设工地扬尘治理开展督查,对治理措施不到位的工地限期整改,对整改不到位的责任单位实施财政扣款。截至去年底,郑州市大气办已针对240个施工工地,实施财政扣款2430万元。今年我市扬尘治理督查工作将覆盖所有县(市)区。

预计今年底,我市将形成雾霾天气预报能力。今年起,典型污染天气出现时,环保部门可随时进行污染源解析,让应对措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李克强谈环保

打好节能减排和环境治理攻坚战。环境污染是民生之患、民心之痛,要铁腕治理。

郑州实践 财政预算七成多流向民生领域

2014年,我市惠民工作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民生支出658.8亿元,占预算支出的71.7%;积极推进就业创业,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0亿元,新增城镇就业15.3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1.4万人。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新建幼儿园60所、新增学位1.94万个,市区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34所、新增学位4.86万个,5.56万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实现“应入尽入”。

加强社会保障,城乡居民基本养老金、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待遇、城乡低保对象等生活困难群众保障标准进一步提高。

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显著提高,片医特色基层卫生服务体系日趋完善,新增床位3362张。

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投资1.4亿元解决了28.3万人农村饮水安全,对124座病险水库进行了除险加固。完成易地扶贫搬迁2.7万人、整村推进25个,实现脱贫4.47万人。

李克强谈民生

立国之道,唯在富民。要以增进民生福祉为目的,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改革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与和谐进步。

郑州实践 开放创新 双驱动强支撑

深入实施开放创新双驱动战略,抢抓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机遇,强力推进航空港、国际陆港、郑欧班列、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各类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和综合性大口岸等政府性要素平台体系建设,我市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

我市围绕主导产业布局“创新链”、围绕创新源谋划“产业链”、围绕科技创新项目建立“服务保障链”,完善“两金一扶”保障体系,推进“两器一园”创新创业综合体建设,健全“产学研政资介”相结合的科技自主创新体系。去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5600亿元、增长22%,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9%。

李克强谈开放创新

必须实施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以开放的主动赢得发展的主动、国际竞争的主动。要以体制创新推动科技创新,提高创新效率重在优化科技资源配置。

郑州实践 “五单一网”改革在全省率先启动

3月底“五个清单”向社会公布,年底前“四级联动”的政务服务网全面运行;完善基金管理公司与商业银行、风险投资机构互惠共赢新模式,争取产业发展引导基金规模突破100亿元……这是刚刚结束的市委十届十次全体(扩大)会议上,市委、市政府对今年的改革工作作出的新部署。

率先改革,率先取得成果,率先取得经验,率先在全省推广,这是省会的责任,是郑州人民对全省人民的担当。

2014年,我市着眼于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持续深化提升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市级行政审批职能承办处室由改革前的117个减少到40个,在全省率先启动“五单一网”制度改革,行政审批效率整体提速60%以上。

持续深化金融支持小微企业体制机制改革,在全国率先打造金融支持小微企业服务体系,在全国首设小微企业创业投资基金;以“共保体”模式支持科技型企业为突破和带动,破解小微企业“三难一贵”融资问题;着眼于提高政府性资源配置能力,持续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持续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稳步推进财税体制改革、保障性住房“三房合一”改革、市属国有企业改革、农村综合改革等工作,改革红利得到不断释放。

李克强谈改革

必须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全面深化改革,在牵动全局的改革上取得新突破,增强发展新动能。

郑州实践 郑州是新丝绸之路最佳桥头堡

2014年河南省新闻界迎新春座谈会上,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郭庚茂提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桥头堡,郑州是最佳点。

对于这一点,郑州在力证。一趟趟稳定开行的郑欧班列一路向西,与中亚、欧洲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密切相连;开行多年的“五定班列”向东“借港出海”,让连云港、青岛等海港,成为了自己的出海口。借助于此,郑州的物流触角,已经延伸到了韩国、日本以及东南亚等国家。

2013年7月18日,首班郑欧班列开行,运输范围覆盖欧洲14个国家36个城市,运行时间比海运少25天左右,而运费比空运低20%至80%,迅速成为亚欧两洲之间高效物流大通道。截至去年底,郑欧班列已累计开行了100班,货运量、满载率、主营业务收入增速均位列中欧班列第一,基本实现了“线路多元化、货源多元化、出境口岸多元化、多式联运”的“四多”目标,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物流运输方面的分量越来越重。

依托郑欧班列,郑州国际陆港正在建设之中,保税物流区、多式联运集疏中心、国际陆港联检中心、智慧物流信息中心、国际商品展示交易中心、国际陆港商务中心、菜鸟(中国)智能骨干网……一大批正在建设中的项目与郑欧班列一起,构建了一个现代化、国际化的立体综合交通枢纽和营商环境,向着“买全球、卖全球”的战略目标强势迈进。

李克强谈“一带一路”

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合作建设。加快互联互通、大通关和国际物流大通道建设。

郑州实践

七大主导产业

对全市工业增长贡献超八成

2014年,工业七大主导产业增加值完成2160亿元,增长13.3%,对全市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2.7%。四大战略性产业比重提高到46.5%,高耗能行业比重下降到42.3%,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首次超过高耗能产业,标志着我市工业结构调整取得重大突破。

围绕产业转移、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做“加法”,立足淘汰落后产能、化解过剩产能做“减法”,依靠科技创新添动力、增活力,我市坚持扩大优质增量与调整优化存量并举,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转型迈出坚实步伐。眼下,郑州工业结构正发生着显著的变化。

加快打造全国领先的电子信息产业制造基地,力争产值达到3500亿元,着力打造世界级客车生产基地、全国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力争汽车及装备制造业产值达到2600亿元;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巩固提升超硬材料、新型耐材等产业优势,加快培育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业态,力争产值达到2000亿元以上;大力实施“智能制造”工程……

新的一年,我市将突出抓好现代产业体系构建,围绕打造“万亿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5千亿级汽车及装备制造基地和6个千亿级产业基地”,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高成长服务业,加快构建大都市战略支撑产业体系。

李克强谈经济转型

推动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新兴产业和新兴业态是竞争高地。

【责任编辑:靳静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