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牛乞丐"的父母辗转9城卖书救子 如今来郑州

29.06.2017  20:56

6月29日,郑州北二七路边的公交站亭旁,来自湖北天门的一对六旬老夫妇路边摆书摊,为患股骨头坏死病情加重的小儿子卖书筹集30多万元的手术治疗费。老两口冒着30多摄氏度的高温天在路边逢人求助好心的路人帮帮忙买本书,救救自己多才多艺的儿子。

正在往书上题字的老人叫贺腊英,是患者母亲,其子夏海波,1998年以优异成绩考上湖北重点高中之一天门中学,被老师誉为“北大清华准学子”。

1999年不幸患上类风湿性关节炎。2006年7月24日,不想再拖累家人的他悄悄来到武汉街头行乞,从此开始了流浪生活。

由于身体原因,乞讨途中他不蹲不跪,身前挂有一块中英文对照的纸牌“要饭 beg”。

乞讨途中他坚持写博客,学英文,于2007年8月被网络媒体誉为“史上最牛乞丐”。

他的名片上印有“百度一下 史上最牛乞丐”。2008年3月在成都潜心完成第一本自传体小说《乞讨日记》,并于当面年9月出版发行。

卖书现场的贺腊英介绍,书摊上摆的《乞讨日记》、《行走的母亲》这两本书分别是儿子夏海波在2008年、2016年12月创作出版的,因最近几年儿子的股骨头坏死病情加重,目前儿子在广州生活不能自理被儿媳照顾着,老两口只得四处跑卖书筹集几十万手术费看病治疗。

其间,他们辗转去过长春、绍兴、长沙、洛阳等9个城市,其中就数在洛阳卖了200本书最多的,“于是就有好心人劝说我俩来郑州卖书,那里也是一个充满正能量的省会城市,好心人更多,可能会更快地筹集到更多的医疗费。”

于是,老俩口于6月25日来到郑州,曾在二七广场卖过书,最终在二七路边的公交站亭固定了下来,因为这人流量比较多,每天都有人观看咨询购买爱心书。

贺腊英说,为了节省费用,他俩每天一日三餐都非常简单,早上喝点稀饭,中午丈夫回旅馆做完饭带过来吃。

附近环卫工张师傅说,每天都看到老俩口来这儿卖书救儿,虽然自己文化程度不高却被他们深深感动着,为了给儿子筹集30多万的天价手术费,辗转9个城市,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夏海波的父亲说,儿子用自己的才华坚持写书换救命钱,其中《乞讨日记》卖20元1本;去年冬天出版的《行走的母亲》卖的稍贵点,35元1本。

“尽管儿子的书卖出的数量不尽人意,但却让我们看到了郑州人满满的爱心,我相信这座城市会给我们带来希望。”

【责任编辑:靳静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