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乘减法 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大胸怀

26.05.2015  12:41

      “北京的减法和河北的乘法要有机协调。河北必须展示出疏解后的美好前景,北京必须把疏解看作自身的新发展,把疏解作为一次扩展、改善和升级的历史机遇,从而获得新的发展空间。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近期即将正式发布,有关京津冀一体化的大讨论也逐渐升温。在日前举行的第十八届科博会科技创新与城市管理论坛上,与会专家从城市管理创新的角度,解密了京津冀一体化的城市密码。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质量司司长黄国梁表示,当今时代,城市协同发展需要大胸怀和大智慧,要以质量和标准为基础,实现协同创新。首都经贸大学教授、原校长文魁则认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北京要做好减法,而河北要做好乘法。

      协同创新 提升城市质量

      “京津冀一体化近几年一直没有真正实现的原因,就是这几个城市都把眼光局限在本区域的发展上,而忽视了对接、共享和协同。”黄国梁坦言,在质量和标准的基础上,如果以大格局、大胸怀和更大的责任去协同创新,城市管理一定会进入一个新阶段。在他看来,协同创新促进城市转型的目的之一是提升城市发展质量。

      据了解,目前我国正在开展质量强市的创建活动,国内63个大中城市提出了自己的质量强市目标。黄国梁认为,在质量强市示范的过程中,城市是经济、文化、环境的公共载体,也是居民生活的公共空间,因此质量强市的示范引领作用非常重要。

      据透露,质检总局将对华东六省一市城市的公共服务质量结果进行发布,涉及教育、医疗、煤电水气等公共服务,今后还将启动京津冀城市公共服务质量监测。

      减法乘法 有机协调

      业界普遍认为,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两个关键要素,一个是顶层设计,另一个是高端协调,到目前为止这两方面均已实现突破。

      此外,规划近期也将正式发布,其核心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在文魁看来,如何疏解,疏解到哪里,如何实现有序疏解,这些问题解决的密码是北京做好减法、河北做好乘法。

      北京做好减法的关键是消磁。“近年来北京一直在不断地疏解功能,但城市规模反而越来越大,过去疏解(退二进三)的内在动力是盘活资产,土地升值反而推动城市规模扩大,形成强大的磁场。”文魁坦言,而这次疏解必须立足消磁,使北京的磁力转化为京津冀的磁力。同时,北京还要合理使用腾退空间,防止形成更强的磁力,为此,要超越舍得观念,平衡疏解的新利益,减少疏解的成本和阻力,并且安排好疏解的时序、节奏和步骤。

      在北京做好减法的同时,河北则要做好乘法,接受疏解的乘数效应。“河北的高标准发展是北京疏解的必要条件,也是京津冀协调发展的潜在利益和客观要求。”文魁表示,河北要借鉴北京的发展经验,快速形成经济发展的活力和磁力,同时汲取北京发展的教训,控制好经济发展的方向和方式,接受疏解要与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有机结合在一起。

      文魁强调,减法与乘法都要符合客观实际,顺应经济发展规律,尽量做到在获得整体新利益时,不减少任何人的原有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