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她 郑州成为全国率先允许导盲犬乘坐地铁的城市之一

25.05.2017  06:24

 

导盲犬进行上楼练习

河南商报记者 王春胜/摄

河南商报记者 杨桂芳

无儿无女,有的只是导盲犬。郑州首家爱心导盲犬服务中心创始人关骊从2009年决定从事导盲犬服务事业开始,就有了与常人不同的人生轨迹。

从2011年开始,《河南商报》多次关注关骊和她的导盲犬服务事业。如今,关骊从业已经8年,回顾这一经历,关骊说:我不后悔,我不敢老。

【故事1】

寻找第一只导盲犬

“A米”是关骊在动物市场挑选出来的,一并挑选出来的3只狗娃中,只有“A米”成为一只导盲犬。“A米”不知道,关骊为了能让它与众不同,花费了多少精力和财力:

卖掉经营红火的餐馆去大连学习导盲犬培训技术,家人说关骊“疯了”。

去郑州北闸口动物市场挑选狗娃说要培养成“导盲犬”,卖狗的人说关骊是个“神经病”。

培训时走到哪里都带着“A米”,路人看见了对关骊指指点点……

2011年4月,“A米”经过1年多的训练后上岗了,成为盲人夫妇李国富、李玉梅的“光明使者”,填补了河南省导盲犬为残疾人服务的历史空白。

看着“A米”被领走的那一刻,关骊忍不住哭了。“就像看着自己养大的孩子有出息了,又激动又悲伤。”关骊告诉河南商报记者。

【故事2】

成为导盲犬的幸运

狗娃成为导盲犬之前,要经过严格而细心的挑选和培训。

在它出生45天后,就要经过响声、枪声等十几种训练方式的筛选。听到响声后,走在一群小狗娃最后面的那一只,才有可能成为导盲犬,因为它具备冷静、沉稳、胆子大、不好奇等特质。

随后,它要寄养到爱心志愿者家庭里,进行模拟家庭生活训练。在培训基地训练时,要训练躲避障碍物、上下台阶等,它还要适应刮风下雪任何天气,甚至能在太阳下待一天,不跑不动。在道路实训时,至少要经过5到6个月的市区环境训练。狗狗不辨红绿灯,但要辨别斑马线,甚至能判断一辆车的距离和速度,认得地铁出入口、电梯的数字等。

在和盲人磨合训练时,它和盲人之间要互相熟悉对方的生活习性和出入习惯。

在一批训练的“预备导盲犬”中,至少有70%的淘汰率,最终只剩下一两只能从“预备军”转为“正规军”。

自从有了导盲犬,盲人李伟感到自己“终于又有眼睛了”,去菜市场买菜、公园里散步、坐地铁、坐公交,导盲犬“凯西”从未出过错。

回忆起往事,李伟几次用纸巾擦拭湿润的眼睛。“我以前都不敢出门,现在有‘凯西’后能出门了,感到上天对我真好,我命好。”对待导盲犬“凯西”,李伟如同对待孩子、伙伴一样,舍不得对“凯西”大声说话。

【坚持】

公益8年,我不敢老

关骊从2009年决定从事导盲犬服务事业开始,就有了与常人不同的人生轨迹。为将导盲犬训练事业继续下去,她在街边卖过小吃,卖掉了股票,曾因资金困境一度抑郁。

2012年,她培训多年的京巴犬“妞妞”遭遇车祸离世,关骊反而在悲痛中顿悟,把导盲犬事业坚持了下来。

从2011年到2015年,她先后培训出6只导盲犬,免费送给盲人朋友使用。

2013年12月26日,她带领5只导盲犬和9位盲人朋友乘坐了郑州市首班地铁,使郑州成为全国率先允许导盲犬乘坐地铁的城市之一。

2014年,她创办成立了郑州导盲犬——阳光之家盲人按摩足疗中心,为盲人提供就业岗位,将盈利全部用于导盲犬培训。

现在,预备导盲犬“小七”和“多琳”正在培训之中。“多琳”的培训者魏卫告诉河南商报记者,一条导盲犬的培训要经过很长的时间,需要反复训练,才能让它承担起帮助盲人的“使命”。

而今年已经55岁的关骊,在从事这一事业8年后,面对着无儿无女孤身一人的未来,她表示自己“从不后悔”。

她说,自己不敢老,因为她的目标,就是有多大能力就用多大能力,让更多的盲人有“第二双眼睛”,“看”得见“光明”。

【责任编辑:张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