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抽烟喝酒真的更易被性侵? 专家详解(图)

29.10.2015  16:43

近日,北京市海淀区法院对外通报了其近三年所审强奸案的成因分析结果,称“抽烟喝酒女子更易成为强奸对象”,而“被害人穿着暴露等夸张行为也增大成为受害目标的风险”。这一结论引发很多网友的激烈反驳,“按照这种逻辑,岂不是不抽烟喝酒就可以降低被性侵的风险了吗?”那么究竟该如何看待呢?

海淀法院的强奸样本不具代表性

女性性受害一直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海淀法院“从被害人和被告人主体双方角度来总结强奸案件发生的原因,以尽可能预防该类犯罪的发生”,这当然是值得肯定的,但抽烟喝酒、衣着暴露的女性真的如海淀法院所说更容易成为被强奸对象吗?

强奸案件并不反映真实强奸数据,海淀法院的样本也不具代表性

在统计学中,样本量的选取非常关键。通常情况下,样本量选择越多,调查的精度越高,结论也就越具有可信度;反之,如果样本量过少,可信度注定非常有限。海淀法院基于“3年来涉及162名被告人、共151起强奸案件”进行总结分析,最大的问题,就是样本量太少。

绝大多数女性在性侵后都选择了沉默,这是一个全球性的现象

首先,海淀法院法官所反映的只是极少数报了案的强奸数据,并非现实真实的强奸数据。虽然我国女性被性侵犯之后的报案率缺乏权威的官方数据。但是,无论是媒体报道,还是人们所见的常识,绝大多数女性在性侵后都选择了沉默。其他国家的一些调查数据也可以作为参考,法国国际统计研究院的研究显示,只有不到10%的强奸案受害人选择向警方报案,而日本政府通过的《犯罪被害者白皮书》称,日本女性的数据仅仅为4%。

即使就报了案的强奸数据而言,样本量也不足。海淀法院3年来所涉及的151起强奸案例,统计涉及的范围太小,毕竟放置于全国范围内,强奸案发生的地区很广,而且不管是受害人还是被告人,可谓是形形色色,特点各异,那么在此小范围内得出的结论显然不具有代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