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怀孕期间要远离化妆品?

18.09.2015  11:10

  女性的爱美之心一直存在,不管身处何时、人在何地,哪怕是在怀孕这一特殊生理阶段女性也会期望自己美丽出众。可是朋友圈疯传的热门文章却给不少爱美的女性泼了冷水——“孕期的女性常常会因为身体状况的变化而变得敏感、身体抵抗力下降,为了孩子和自身的健康,怀孕期间,女性应该远离化妆品”。

  怀孕的女性能化妆吗?怀孕的女性化妆会对胎儿健康造成影响吗?针对不少爱美孕妈妈的疑惑,记者近日采访了医学博士、医疗美容主诊医师、济南市皮肤病防治院激光美容治疗科主任王晓林。

  孕期也护肤?可以有,不过别选婴儿护肤品!

  “很多怀孕女性担心孕期使用护肤品会伤及胎儿,所以就索性素颜到底。十月怀胎素面朝天十个月,更有甚者在哺乳期也不使用任何护肤品。”王晓林告诉记者,不少孕妈妈孕期不使用化妆品、护肤品,担心这些东西会伤害到宝宝,其实这一说法是没有科学依据的,孕期是可以用护肤品的。

  王晓林表示,母婴之间的感染是通过血液、脐带来传递的,只要不是医疗静脉注射类的,一般的护肤品都不可能透过人的皮肤进入血液中。“所以,孕妈妈们是完全可以美美的。”不过,王晓林同时表示,在孕早期也就是怀孕的前三个月,是皮肤最为敏感的时期,在这期间孕妇使用护肤品要格外注意,应尽量选用不含香料、不含酒精、无添加剂或少添加剂的优质护肤产品,尤其不要使用刺激性强的美容产品。

  “有人认为婴儿护肤品刺激性少,因此在孕期选择使用。其实这是一个认识上的误区,孕妇应该避免使用婴儿护肤品。”王晓林表示,新生儿皮肤含水量为74.5%,婴幼儿为69.4%,成人皮肤含水量为64%,因此婴儿护肤品大多都比较稀,根本无法满足成人皮肤对营养和水分的需求。另外,婴儿护肤品虽然温和无刺激,但是这些护肤品是针对婴儿设计的,对婴儿的皮肤有效,却不能满足孕期女性的皮肤要求。

  孕期不护肤生完老十岁?

  真可能,哪怕“坐月子”也难恢复如初!

  针对有人提出的“孕期不护肤,生完老十岁”这一说法,王晓林表示,孕期不做任何护肤工作,生完孩子老十岁是真的可能的,“当然,‘十岁’只是个形容词”。

  “也许有人受传统观念影响,认为产后好好‘坐月子’可以使皮肤肤质得到恢复。”王晓林说,“坐月子”可以调理身子,其实也就是调理内分泌的一个过程,但一个月的密集调养真的平衡不了十个月的荒废。王晓林告诉记者,怀孕期间不做任何护理的女性,在生下孩子后就会发现自己的皮肤突然间变差很多,而且很难补救,这是因为孕期女性体内雌激素和黄体素分泌增加,肌肤自我保护与修复能力下降,导致黑色素增多,产生妊娠斑,也更容易被晒黑。同时细胞的储水能力和新陈代谢能力也会下降,进而导致缺水、干燥、出油,容易出粉刺,甚至产生炎症等一系列的肌肤问题,而这一切都是由内分泌紊乱造成的,所以很多女性产后无论如何护理都很难恢复到以前的状态。

  孕期化妆品如何选?平常心,注意两点使用规范

  谈起孕期能否使用化妆品这一问题时,王晓林跟记者开了个玩笑:“不能使用的话,明星们是不是都不敢出境了?”其实,女性在孕期是可以使用化妆品的。

  “虽然化妆品不像护肤品那样温和安全,而且很多彩妆都必须添加一些重金属物质才能够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但是正常正规的品牌含量都是在人体可代谢的范畴,不会造成任何的负担。”王晓林表示,孕妇使用化妆品要注意两点事项:首先要尽量少用眼线或者睫毛膏,因为孕期的身体容易出现水肿,而眼压容易升高,使用眼线或者睫毛膏的话就很容易伤到眼球,造成感染;第二尽量少用口红,尤其是颜色持久、鲜艳的口红,这些产品往往会含有重金属成分,平时使用倒无所谓,但是如果孕期吃进去就不是很好了。

  “如果不得已用了口红,吃饭前要卸除干净再用餐。”王晓林说。

  如何消除妊娠斑?

  别图快,注意避免长时间阳光照射!

  “妊娠斑又叫蝴蝶斑,是由于孕、雌激素的分泌增加,引起色素沉着,或脑垂体前叶分泌的黑色素细胞刺激素较多引起,一般出现于鼻翼和两颊,这是正常的生理反应。”王晓林告诉记者,怀孕期间不建议使用快速祛斑产品。

  “孕期只要注意避免长时间阳光照射,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及动物脂肪,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态,保持充足的睡眠和规律的生活,就可减少妊娠斑的产生。”王晓林说,如果孕妇对妊娠斑“不满”,可以使用温和的淡斑产品做基础的护理,正常情况下产后半年左右妊娠斑就会慢慢变淡,若长时间不退,这时再使用祛斑产品,或者做激光祛斑。不过激光祛斑见效虽快,但如果后期没有保养到位,妊娠斑还是很容易显现出来的。

  下期预告

  最近,微信朋友圈里一条消息显示,感冒患者晚上睡觉时将洋葱放在袜子里,可以减轻感冒发烧症状,帮助身体恢复健康。甚至有网友现身说法,表示“这种方法用在了自己患了流感三天依然没有痊愈的朋友身上,没想到效果出奇的好”。洋葱放在袜子里真的可以治感冒吗?本报下期将为您揭开真相。

  您对健康传言有疑虑吗,面对言之凿凿但真假难辨的健康传言,您是否感到无所适从?您可以通过扫描右方二维码或者搜索微信公众号“人口健康报”,加关注后将您感兴趣的传言告诉我们,本报将采访权威专家为您鉴证真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