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一女士称在龙居华府买房被骗,10万首付款变“溢价款”!市场监管局:属于诈骗,建议报警

19.11.2021  15:20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见习记者 杨雪情

近日,郑州市民张女士向河南商报“记者陪你去办事儿”反映称,自己今年5月份在郑州益通汇泓房地产有限公司开发的龙居华府买了套房子,当时付的10万余元首付款现在被置业顾问告知成了溢价款,案场经理和销售部经理不承认收了这笔钱。

事实究竟如何?张女士的这10万余元到底去了哪里?这件事情又要怎样解决呢?11月17日,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与张女士一起来到了位于郑州市金水区龙沄路与鸿宝路交叉口的龙居华府营销中心了解情况。

房款不交税盖私人印章,10万余元首付款变成溢价款

近日,郑州市民张女士反映称,自己今年5月份在龙居华府买了套总价为265万余元的房子,其中首付是80万余元。因为首付款未凑足,所以协商决定先付一部分首付款,剩下的交房时一起付款。

据张女士介绍,在今年5月18日签约当天,她除了8011元的维修基金,还分两次转了共计11万余元的首付款,一次是1万元整,一次是10万余元。

“我付完钱当天就回老家养病了,合同的问题还是8月份时我弟弟发现的。”张女士告诉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在弟弟的提醒下,她仔细看了当时签署的《商品房买卖合同补充协议书》,上面显示在2023年5月15日交房之前,她还需要付79万余元的首付款。“我当时就蒙了,首付款总共就80万,我这已经付了11万多,咋还有79万多的首付款。”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发现,在签约当天的几份收据中,只有这张10万余元的收据盖的是步荣军的私人章,其他几份收据盖的均为郑州益通汇泓房地产有限公司财务专用章,POS签购单上显示,这笔10万余元的款项汇到的商户名称为郑州市金水区荣军装饰部。

企查查显示,经营者为步荣军的公司确实有一家和POS机上的商户名称相近,为郑州市金水区军之荣装饰部,该公司于2020年11月19日成立,今年6月17日公司已经注销。

张女士表示,她从来没听说过步荣军这个名字,更不知道说好的首付款怎么就打到了步荣军的公司。“我也是第一次买房,也是真心实意地想买,所以当时置业顾问让我刷卡我没想那么多就刷了。”

在意识到存在问题之后,张女士还想着是置业顾问搞错了,联系改成首付款就行,但置业顾问的回答让张女士彻底慌了。

在张女士提供的和置业顾问的录音中,该置业顾问表示, 购房当天那笔10万元的转账属于溢价款,也是房款,但是是超出房管局备案价的一部分款。它是开发商收的,不用报税的,也不体现在合同里边。

“什么溢价款,签约的时候她明明给我说的是首付款啊。”10万余元的首付款突然被告知变成了溢价款,张女士表示她不能接受。

案场经理和销售部经理称并未收到过这笔转账

10万块钱的首付款怎么就变成溢价款了?付给开发商的钱为何会盖私人印章?11月17日,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与张女士一起来到了位于郑州市金水区龙沄路与鸿宝路交叉口的龙居华府营销中心了解情况。

“这没啥好说的,我们没收过这笔钱。”龙居华府销售部经理席军表示,之前已经说过很多次,这笔钱不是他们收的,说完便转身离开。

从龙居华府合同审核单上可以看到,10万余元的款项写得明明白白,置业顾问、案场经理、销售部经理以及开发商财务审核人均已签字。在张女士提供的相关视频中,龙居华府案场经理李艺伟称,合同审核单上的字他不确定是他签的,也有可能是别人模仿他的字迹,这笔钱他们是没有收过,既然置业顾问说是溢价款,那转到哪里了可以找置业顾问。

“那个置业顾问已经离职了,原来打电话还接,现在都已经把我拉黑了。”张女士说。

张女士的10万余元到底去了哪里?

“就是在这个地方置业顾问领着我到财务室刷的卡,然后分别找案场经理、销售部经理签的字。”张女士表示,她从9月初就开始联系龙居华府营销中心处理这个事情,三个月以来,她几乎跑遍了郑州所有的相关部门,但是推到现在,也没有人具体来管这个事情。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梳理相关报道了解到,郑州市房管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这10万余元明显就是房款之外的加价,在房款之外再收取额外费用,属于市场监督管理局价格监管处管理;郑州市金水区市场监管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 如果这个合同审核单上盖的是公章证明是公司多收费了,这个归市场监管局;但是合同审核单上并没有公章,应该是置业顾问、案场经理、销售部经理合伙诈骗,诈骗应该去找公安机关。

11月17日下午,张女士和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在龙居华府营销中心等待了半个多小时之后,龙居华府仍然没有人正面回应,万般无奈之下,张女士选择了报警。

郑州杨金路派出所相关工作人员到现场详细了解了相关情况后表示,张女士这种情况不属于诈骗,不符合立案条件。

“溢价款不合规这块儿归房管局管;诈骗超过1万元归经侦处理;债务纠纷可以去法院起诉。”郑州杨金路派出所相关工作人员称。

“经侦大队我也去过了,现在就是到处都说是别人管,就是没人管。”张女士说。

各有各的说法,各有各的道理,那张女士的这10万余元到底去了哪里?这件事情要怎样解决呢?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将持续关注。

【责任编辑:靳静波 】 【内容审核:黄瑞月 】 【总编辑:黄念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