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央行接济五大行5000亿 专家:选择SLF有3大好处

18.09.2014  10:08

机构分析认为,这5000亿SLF效力近似全面降准0.5个百分点

此举可防止发生人造钱荒 今年全面降息可能性几乎没有

9月16日晚间,一则“央行对五大行进行5000亿元SLF(常设借贷便利)”的传闻引起各界关注。

当晚,多家机构证实,央行16日对五大行实施5000亿SLF操作,性质类同基础货币的投放,近似全面降准0.5个百分点。

对此,17日央行回应称:有消息会及时通知。

名词解释

什么是SLF

即常设借贷便利(Standing Lending Facility),是央行在2013年创设的流动性调节工具,主要功能是满足金融机构期限较长的大额流动性需求。对象主要为政策性银行和全国性商业银行。期限1~3个月。利率水平根据货币政策调控、引导市场利率的需要等综合确定。

传言

央行准备给五大行注水

有接近央行的权威人士称,5000亿SLF具体操作细节是,央行将在最近两天分别向五大行每家做1000亿元的SLF,期限为3个月,性质类同基础货币的投放,近似降准0.5个百分点。

9月17日早上,央行新闻处回应称,“有消息会及时通知”。中国银行、工商银行、交通银行三大行新闻官对记者表示“不清楚此事”,农业银行、建设银行相关部门则未正式回应。

追问

央行为何现在出此政策?

国泰君安银行业首席分析师邱冠华称,央行此举政策动机有两个:对冲存款偏离度管理的影响,防止人造钱荒;经济较差,在不降准、不降息前提下,可能变相做点事。

日前,银监会、财政部和央行发布新规(236号文),对商业银行在季末存款“冲时点”的行为进行约束,量化规定月末存款偏离度不得超过3%。相对于目前银行偏离度而言,3%的指标相当严格。

但中金公司对此表示怀疑,认为央行的举动就是松货币,绝不是对冲存款偏离度管理的影响或应对股市下跌。

比较

为什么选择SLF而不是其他工具?

中金公司分析认为,选择SLF有三个好处:比较隐蔽,保持了表面的“定力”;释放了流动性;市场最终还是了解到SLF,起到了传递信号功能。

中信固定收益团队则认为,使用SLF的操作而非其他政策工具是非常合理的。原因在于:

一、期限上最为合理。1.短期限的逆回购等资金支持无法解决今年以来因IPO、节假日等影响资金面波动较大的问题,更无法解决存款偏离度政策推出或带来人为钱荒风险等问题,若期限过短则无益于缓解市场预期。2.投放大量的长期限资金将使得资金或流入融资平台、产能过剩领域,不利于经济长远发展。

二、提供流动性支持将有助于银行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对经济形成托底作用。

影响

央妈“放水” 港股的银行股上涨

央行9月16日对五大行实施5000亿元SLF操作,港股17日早反弹。港股在开市前竞价时段上升,恒指报24380点,升244点。

五大行H股于开市前竞价时段全面上涨,中行升1.111%、建行升1.228%、工行升1.572%、农行升1.404%、交行升1.604%。

9月17日早盘,银行间市场资金价格多数下行。除了成交稀少的3月品种外,其余品种资金价格均回落。记者早盘采访到多位银行间市场交易员表示,该传闻有利于稳定季末资金面预期。

效果

这5000亿SLF效力

近似全面降准0.5个百分点

不少机构均认为,总规模人民币5000亿元的SLF,效力近似全面降准0.5个百分点。

但高盛经济学家宋宇称,虽说每行平均1000亿元的SLF号称类似于全面降准,但真正的降准影响会更大,因为其效力是持续的。

中信证券认为,SLF工具的使用对债券市场的影响优于全面降息、降准。原因如下:

全面降息对当前债券市场无益。

全面降准投放了长期资金,银行倾向于配置贷款或非标。

银行在拿到SLF资金后,货币市场的供求关系发生变化。供给增多必然拉低货币市场利率,从而有利于债券。相对货币市场,债券市场投资流动性大、收益率较高,因此配置债券优于在货币市场投放。

关注

全面降息的可能性几乎没了

“降息可能性几乎看不到。”国信证券经济学家钟正生如此评价道。

他说,这一举措基本堵住了因8月外汇占款转负而再度兴起的降准呼吁。央行定向引导融资成本下行的意图非常明显。在当前阶段,降息和降准与创新宏观调控方式的要求不符,央行基本将传统货币政策(降息和降准)“雪藏”了。

对于外界关心的会不会降息的问题,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校长陈雨露说,还没有到下这个决心的时候,“能不这样做就不这样做,想点其他办法,定向降准、公开市场操作等。”

民生证券研究院执行院长、首席宏观研究员管清友博士也称,全面降准、降息年内不会出现。

未来

预计今后

货币政策会温和宽松

高盛预计中国的货币政策会温和宽松,将提供推动需求增长所需的一定支持。除了货币政策,高盛预计其他方面的政策也可能跟上。如先期加强落实财政预算支出,这样做可以减少对年底冲刺完成支出目标的批评。另外,中国政府也可能向中央及地方部门施压,要求维持投资增长势头。

【责任编辑:王利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