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央行向五大行投5000亿SLF 意在鼓励商业银行放贷

18.09.2014  10:08

16日晚,有机构对记者称,当天央行通知五大行,将在最近两天分别向每家做1000亿的SLF(常备借贷便利),期限为3个月。性质类同基础货币的投放,近似降准0.5个百分点,货币政策短期宽松常态化。一位城商行银行业分析师表示,无论是否确实,央行需要在这个时间节点有所作为,但又不能让市场觉得在放水,不能“大刺激”,因此,非公开的数量与价格工具是货币政策的重点。

央行“放水”

5000亿SLF相当于一次全面降准

意在鼓励商业银行放贷

“SLF主要用于平滑短期流动性,这个节点投放很有可能。”国信证券首席宏观研究员钟正生表示,央行此举意在鼓励商业银行放贷。一直以来,商业银行抱怨存款准备金率高,放贷能力受到制约;央行则认为商业银行太顾及自身利益,而不顾及支持实体。

国泰君安银行业研究员邱冠华表示,从他掌握的情况看,这一消息基本属实。对于央行此举的意图,他认为,首先,5000亿SLF可对冲存款偏离度管理的影响,防止人造钱荒;其次,8月各项经济数据恶化,显示经济发展仍疲软,在不实施全面降准、降息的情况下,此举算是货币政策变相宽松。

相当于一次全面降准

“5000亿的量级相当于一次全面降准,基本堵住了因这月外汇占款转负而再度兴起的降准呼吁。”钟正生称,目前看来,新股发行和季末因素可能导致短期流动性出现大幅波动,且存款偏离度指标管理可能会造成波动提前,这个点提前给SLF很有可能。而且,不用逆回购用SLF可能也是不想传递过于宽松信号。

后续降准降息概率小

市场据此分析,后续降准降息概率几乎看不到。银行业分析师认为,继续采取定向降准符合预期,但此次定向降准力度较大,对市场可能形成一定正面刺激。

钟正生表示,在要定向发力不要全面宽松,要“滴灌”不要“漫灌”的背景下,目前央行基本将传统货币政策(降息和降准)“雪藏”了。一方面是因为降息降准与创新宏观调控方式的要求不符,另一方面也因货币政策工具箱里多了不少新式弹药。“往前看,双率调整有可能;但目前,央行只会‘小修小补’。”

市场反应

资金价格下行,H股内银股上涨

17日早盘,银行间市场资金价格多数下行。除了成交稀少的3月品种外,其余品种资金价格均回落。多位银行间市场交易员表示,5000亿SLF传闻有利于稳定季末资金面预期。

广州农商行交易员林怡坚17日告诉记者,5000亿相当于下调一次准备金的释放资金量,还是会让大家对下旬资金面的担忧降低一些。

周三上午,银行板块相关个股走势分化,截至中午收盘时,板块平均下跌0.23%。个股方面,3只个股上涨,其中,北京银行[2.21% 资金 研报]上涨1.69%,交通银行[0.23% 资金 研报]上涨0.23%,兴业银行[0.20% 资金 研报]上涨0.10%;9只个股下跌,其中,南京银行[-1.05% 资金 研报]下跌1.28%。港股表现相对强势,工、农、中、建均涨超1%,交通银行涨逾3%。有银行业分析师表示,央行分别向五大行做1000亿的SLF,从缓解资金压力角度看这次提前量又打早了些,当然国庆假日之前是有保持较高流动性的必要,这可能是此次政策出台的最大原因。

【名词解释】

常备借贷便利(SLF)

中国人民银行于2013年初创设了常备借贷便利(StandingLendingFacility,SLF)。常备借贷便利是中国人民银行正常的流动性供给渠道,主要功能是满足金融机构期限较长的大额流动性需求。对象主要为政策性银行和全国性商业银行。期限为1-3个月。利率水平根据货币政策调控、引导市场利率的需要等综合确定。常备借贷便利以抵押方式发放,合格抵押品包括高信用评级的债券类资产及优质信贷资产等。

银行回应

目前没有可供披露的信息

针对国有五大行获央行5000亿元SLF的传闻,央行新闻处昨早回应称,“有消息会及时通知”。

另有接近央行的权威人士表示,SLF由金融机构主动发起。目前,流动性并不缺,央行没有必要主动大幅度投放流动性。如果是五大行同时主动申请SLF,而且申请额度都是1000亿元,似乎也不大可能。接下来,央行确实有可能开展SLF,但如果央行开展SLF,也要体现结构性导向,不会是大水漫灌性的开展SLF。另据资深金融专家表示,从目前这种经济状况来看,央行如果不降息的话,可能会有其他的货币政策工具操作。

昨日上午,有市场传言称,五大行之一农行已经确认收到SLF。传闻还称,中信证券[0.54% 资金 研报]银行早间通知机构客户,SLF是央行对银行所做的意向性传达,尚未具体实施。对此,记者向农行相关人士求证,该人士称,该行并未发布上述消息,目前也没有可供披露的信息。工行、中行有关人士也表示,没有可发布的信息提供。而建行有关人士亦称,尚在核实当中,目前暂无答复。

观点交锋

GDP增速下降是否应该降息?

新华网:

降息论是不信任改革

伴随着8月份GDP增速下降等若干经济数据的公布,期望政府采取降息等强刺激政策的悲观论调再次抬头。

回望过去几个月,几乎每个月度和季度的经济数据公布后,海内外总有这样的声音。一方面是他们并未看清中国经济的“新常态”,一方面也是对中国正在大力推进改革的不信任。

人民网:

降息不是改革对立面

市场期待降息和是否信任改革没有必然关系。中国经济“新常态”本身就是尊重经济发展规律的,在不同阶段采取灵活的货币政策是普遍共识。未来,在不改变货币政策大方向的同时,定向降息或者定向降准的可能性仍然存在。定向宽松不等于全面宽松,适时引导资金推进产业升级、引导区域均衡发展、拉动消费,有利于扩大改革的成果。

【责任编辑:王利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