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夫妻坚持沿街卖气球6年 为聋哑儿子攒钱治病

26.08.2015  08:38
闲暇时,余利娟就帮助儿子训练语言能力。 - 新浪河南
攒钱给孩子治病是夫妻俩心中的“光” - 新浪河南
来源: n.sinaimg.cn
闲暇时,余利娟就帮助儿子训练语言能力。 攒钱给孩子治病是夫妻俩心中的“

  □记者 牛洁/文 王亚鸽/摄影

  本报讯 “为了9岁的聋哑儿子,夫妻俩每天都要沿街卖气球,每到周末,他们白天在王城广场,晚上到新都汇广场,您见了就买个爱心气球吧。”近日,网友@黄政伟-光影漫步在网上发布了一组“气球夫妻”的图片,感动了许多网友。

  8月24日晚,记者找到了图片中的三个主人公——9岁的臣臣以及他的父母(如右图)。

  臣臣的母亲余利娟告诉记者,臣臣1岁半的时候,她发现儿子一句话都不会说,便和丈夫带着儿子到三门峡一家医院检查,被确诊为“听神经发育不良”,而且情况非常严重,几乎是生活在“无声”世界。

  之后,夫妻俩带着儿子到郑州、深圳、北京等多个城市做检查,多家医院出具的诊断书打破了夫妻俩仅存的一丝“侥幸”。

  为给孩子治病,2009年,她和丈夫来到洛阳,做起了陪护。当时,臣臣3岁,在一家医院做针灸治疗期间,余利娟发现,医院门口经常有人卖卡通气球,发现“商机”的余利娟也决定和丈夫一起卖气球。

  经过一段时间治疗,臣臣依然没有好转。为了帮儿子开发语言能力,余利娟给臣臣报了语言训练班,并决定继续在洛阳卖气球维持生计。余利娟告诉记者,6年来,除了“陪护”、“陪读”,她和丈夫还有一个更大的梦想:攒钱给儿子治病。

  除了接受“课堂训练”外,每当臣臣不用上课的时候,余利娟还会拉上臣臣一起卖气球,目的是为了利用间隙的时间给臣臣“开小灶”,补课。

  臣臣的父亲告诉记者,臣臣虽然听不见,但性格非常开朗,经常到旁边几家商贩那玩儿,和大家都很熟悉。

  付出终究有所回报。起初,臣臣一句话都不会说,后来,夫妻俩能从臣臣嘴里听到“爸爸”、“妈妈”。再后来,臣臣可以和他俩进行简单的沟通,尽管有些发音只有他们才能听得懂。

  昨日,记者还见到了为臣臣做语言训练的老师王迎,她告诉记者,因为家庭贫困,臣臣是班里唯一一个买不起助听器的孩子,但臣臣非常聪明,一点不比其他孩子学得慢。

  余利娟说,医生曾告诉她,臣臣的情况需要做人工耳蜗植入手术,但一个就要20万左右,这对于她来说,简直是天文数字,但还是会坚持的。“虽然这条路很难,但总是有个希望,只要有希望,俺俩心里就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