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造林大绿化,南阳全域绿色保一渠清水

21.04.2016  10:56

中国绿色时报4月19日讯   3月下旬,在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南水北调的一段干渠旁,一排排大叶女贞绿意盎然,间种的一行行碧桃含苞待放,有的已经绽放出美丽的花朵。站在横跨干渠的大桥上,可以望见一渠清水缓缓北去,两岸绿树无限生机。

这是南阳市开展大造林大绿化的一个缩影。

去年冬天,南阳市委、市政府作出开展大造林大绿化的重大决策部署。全市各地迅速行动,高位推动,造林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目前,全市完成造林56.48万亩,超额完成任务。

据南阳市林业局副局长刘化忠介绍,今年南阳绿化工作的重点是实施三大工程,即南水北调干渠生态廊道建设、白河生态防护林建设、以高速公路和国道为重点的通道绿化。在南水北调的中线工程建设中,南阳居于十分特殊的位置和区域,是中线工程的渠首所在地和核心水源区,境内的干渠长达185.5公里。南阳是中线总干渠渠线最长、占地最多、工程量最大、环保任务最重的省辖市。

保水质与保稳定,是南阳绿化工作的两大政治任务。干渠生态廊道是南阳绿化的重中之重,要高标准建设。”刘化忠告诉《中国绿色时报》记者。

南阳市在干渠两侧确定了100米宽的绿化建设标准。这个标准要远高于国家发改委2014年《关于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干线生态带建设规划的批复》中明确的标准,即在干线两侧一级水源保护区各建设20米-60米宽生态林带的标准。

对于这100米宽的生态林带,还要分段规划。在重点地段,建设永久性生态林,宽度100米;在一般地段,靠近干渠的50米(含绿道6.5米)内建成永久性生态林带,不得自行移植,外侧的50米种植生态经济兼用林或以圃代林。

此外,南阳市还要求,在道路、河流与干渠交叉部位,干渠经过乡镇、村庄等重要部位,适当增加林带宽度。

对于所种植的树种,要求以高大乔木树种为主,常绿与落叶树种相搭配,在重要部位、节点要按园林景观打造,做到四季常青、三季有花,实现高标准绿化美化。

去冬今春,南阳市各县、区在干渠沿线进行补植完善,百分百完成造林任务。在2013年南水北调中线干渠刚刚建成之际,南阳市就积极主动地开展了干渠两侧生态林带建设。至今,南阳市在渠首及干渠共完成造林3.7万亩,在南水北调中线率先高水平建成连南贯北的生态防护廊道,渠首已形成园林式森林景观。

除了干渠生态廊道建设,南阳市的母亲河白河沿线绿化也是重点。南阳市规定,白河生态防护林带也要按照两侧各100米宽的标准建设。去冬今春,白河两岸完成造林0.92万亩。

而在三大工程之一的通道绿化方面,南阳市规定环城高速两侧建设100米宽永久性生态林带,其他高速两侧建设30米宽永久性生态林带。去冬今春,共完成高速公路两侧造林2.84万亩,已完成任务。

南水北调成败在水质,根本在生态。为了保证南水北调的水质稳定,为了实现建设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市的目标,南阳市委、市政府近几年把造林绿化作为事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建设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市的大事要事来抓。高位推动,是大造林大绿化取得成效的重要因素。

南阳市委书记穆为民对大造林大绿化极为重视,听取汇报,召开会议,进行专题调研,先后6次对造林绿化工作作出批示。全市举行了4次现场会,市委领导都参加,督导工作和进度。穆为民指出,必须把造林绿化放到突出位置来抓,绿化一切可能绿化的空间,实现全域绿色化。”刘化忠说。

冬春造林期间,南阳市委、市政府成立了4个督查组,不间断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各县、区也都成立了督查小组,县、区领导亲自挂帅,表扬先进,约谈落后,加压增责,力促工作开展。南阳市林业局的领导班子成员分包县、区,加强技术指导和服务。全市组成7个造林核查组,每周逐块进行检查验收。

为了给大造林大绿化给予有力保障,南阳多方筹资,不断加大投入。南阳市争取到退耕还林、长防林、林业生态省提升工程建设资金2.79亿元;市、县列出专项资金进行奖补,目前已投入造林资金2.78亿元;各地结合土地流转,制定优惠政策,吸引造林公司、承包大户投入资金5.6亿元用于造林绿化。据统计,全市已投入造林绿化资金11.17亿元。

以建设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市为目标,加快造林绿化步伐,加强森林资源管护,全面提升城市美景、山区绿屏、平原绿网建设水平,构建‘三区三带’生态建设格局,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成天蓝、地绿、水净的大美南阳。”这是今年南阳市造林绿化工作的指导思想。

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南阳人共同努力,全域绿色化正逐步实现,南水北调中线可永保一渠清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