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大连筑起一个个红色“抗旱堡垒”
抗旱过程中,广大党员干部通过“支部包组、党员联户”,为受灾群众送电、送水,打机井、修水渠。甘井子区成立了由区委、涉农区直机关党组织、街道党工委负责人组成的抗旱前线“临时党委”,组织成立61支抗旱突击队、42支抗旱保收互助组、4支技术服务队,先后调动人员5.1万人次,参加抗旱保收工作。为实施科学抗旱、高效抗旱,金州新区乡镇、村党组织带领100多名专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受灾群众开展生产自救。旅顺口区水师营村由于水位下降,300多户居民饮用水告急,区直有关部门与街道领导现场办公,筹集资金300多万元,启动了引水入村工程,解决了村民安全饮水问。
面对灾情,党员领导干部身先士卒,深入一线指导。各县(市)区、乡镇普遍成立了由主要领导带队的工作组,进村入屯、蹲点包帮,积极投身到受灾最重、受灾群众最集中、抗旱困难最大的地方。
旱情较重的庄河市荷花山镇和城山镇领导深入一线,带领党员群众抢建抗旱水源井、饮水井,临时拦河截潜93处,维修渠道3000米。普兰店市在抽调机关党员干部驻村入户的同时,组织乡村干部上渠道、进田间,全面监测旱情、灾情,并实行一日一通报。做到了哪里有旱情哪里就有党员干部,哪里有群众需求哪里就有党组织的帮扶。各相关职能部门领导干部24小时坚守岗位,定时定点监控旱情灾情,研究部署抗旱工作。市供电部门组织了48支以党员为骨干的“保电”服务队,深入到19个村51个屯,协助检查安装临时用电设备。旅顺口区农林水利部门38名党员干部,分成8个工作指导组和物资供应组,深入68个村开展抗旱救灾工作。
截至目前,大连全市已累计投入抗旱人员25万多人,资金1.1亿元,投入机电井近7000台、机动运水车辆1.5万台,直接解决了8.7万人次及1.6万头牲畜的饮水困难,有效抗旱浇灌面积近百万亩。
与此同时,数万名共产党员积极加入到抗旱突击队、志愿服务队,深入农户、大棚,带领村民提水、拉水、送水,开展抗旱自救。许多乡镇、村建立了党员责任区(田)、设立了党员昼夜值班点,通过党员“包户、包井、包渠”,全力保粮、保果、保菜。旅顺口区组建的农机维修、抗旱减灾、农技指导和水利技术等4支“党员专业服务队”,先后为农民维修、更换各类水泵100多台,引水入田500多亩,推广应用滴灌、喷灌、渗灌和水渠防漏的“三灌一防”技术6.5万亩。瓦房店市许屯镇山嘴村党总支书记于庆国连续一周带领村民昼夜奋战,在河道内挖方塘汲水。他积极协调电力部门新安装一台变压器,及时解决了全村灌溉用水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