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难觅郑州广武大葱葱农空落落 曾被誉为葱中之王

21.03.2016  08:56
郑州市区一家农贸市场难觅广武大葱 - 新浪河南
来源: n.sinaimg.cn
郑州市区一家农贸市场难觅广武大葱

  本报讯 多年来,郑州部分地理标志产品面临减产,广武大葱就是其一。

  2012年,“广武大葱”被评为郑州十大城市品牌。其产地广武镇北临黄河,凭借着空气湿度、土壤湿度和黄河邙山岭独特的白沙土质,孕育出了葱白长、肉质细腻、清脆无丝、味辣微甜、沁出芳香的大葱。“葱是菜类之王,咱广武大葱又是葱中的王中之王。”这是当地农民对自己产品的褒称。

  今年春节期间,郑州市场满眼都是外地大葱,难觅本地的广武大葱。据介绍,去年以来,广武大葱在郑州市场减少了四成左右。“这样下去,咱广武大葱会不会越来越少而消失啊?”昨日,广武镇王顶村的几位村民向记者说出了心中的担忧。

  郑州晚报记者 徐富盈 文/图

   调查

   市场难觅郑州广武大葱

  3月10日,农历二月初二,在中原中路西苑小区对面的农贸市场内,其他青菜价格已经回落,但大葱价格依然是成捆的每斤6元,精挑的每斤6.5元。菜贩们说,今年本地葱上市的更少,要不葱价也不会这么高。

  昨日上午,在陈寨农贸市场,贩葱的货车车主翟先生说,他的葱是从南阳运过来的“钢葱”,品质不如郑州本地的广武大葱。菜贩刘磊说,在大葱如此紧俏的情况下,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广武大葱,市场占有率却并不高。

  近在咫尺又赫赫有名的广武大葱,为什么突然少了呢?

  昨日,记者赶到荥阳市广武镇东北角原来盛产广武大葱的霸王城村、王顶村和桃花峪村,但这些村原来成片的大葱产区现在却难寻葱迹。

   葱农

   不种葱了,心里空落落的

  王顶村,与霸王城村和桃花峪村紧挨,北邻黄河南岸,村民们代代在这里种植小麦、玉米,而他们更热衷种植的就是大葱。

  “广武大葱和荥阳的河阴石榴一样,是郑州的城市名片之一,也被定为中国地理标志产品。以前,无论是走亲戚或者路过这里,看到大葱,都会买一两捆带走。”说起这话,35岁的王顶村村民张海彦说,“我们祖祖辈辈在这里,原来家家都种大葱,种大葱对我们来说是一种依靠,种起来踏实,现在却突然被抽空了,很难受。

  和耕地说再见的不仅是广武镇王顶村,还有西边的霸王城村、东北角的桃花峪村,几个村原来种葱的地,都退耕还林了。虽然住在村庄上,但不再耕种土地的村民,很难算得上真正意义上的农民。“是农民吧,不种地了;是城里人吧,还在农村。”村民笑着给自己的身份下新的定义。

  张海彦说,现在不种葱了,心里空落落的,感觉很不踏实,总想起当年种大葱的那种生活好。“广武大葱,俺们拿手。从刘邦和项羽在这里争霸开始,我们广武大葱就有名了。我们祖祖辈辈种了2000多年了,有地就能让这个地理标志产品流传下来。”张海彦说。

  采访中,村里原来种葱的几位好手,想去附近乡里租地种葱。“人过四十不学艺,我们村有人种了大半辈子葱,只想种葱,你想想,到封葱时,白天干一天,黄昏时看夕阳西下,坐在大片葱地头上,没有压力,喝上二两,轻风吹来,那是啥味儿?有人照样子画一幅画,一定不赖。”张海彦笑着说。

  调查中发现,几位种了一辈子葱的老汉已无法外出打工,他们在黄河滩边艰难地开出小片土地种点葱。“这只能够自家和亲戚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