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中国大禹文化之乡艺术节暨甲午年祭禹典礼在登封举行

29.07.2014  10:35

        近日,中国大禹文化研究中心、嵩山文化研究会、登封市文联联合主办的第五届中国大禹文化之乡艺术节暨甲午年祭禹典礼在登封市大冶镇北五里庙举行,来自国家、河南省的领导和专家赵德润、杨蔚、钟海涛、傅文灿、牛玉乾、段玉山等出席开幕式并参加祭禹典礼。中国先秦史学会禹羌文化研究基地、河南省水利厅大禹治水非遗保护与申遗工作指导委员会、中国大禹文化研究中心安徽分会、夏氏宗亲总会筹委会、山东东海羽山大禹文化研究会等单位发来了热情洋溢的贺词。

        大禹是华夏人文初祖、立国始祖,是伟大的政治家和民族英雄。登封是大禹故里、禹都阳城所在地。他生长于嵩山,建都于嵩山,大禹治水足迹及功业遍及华夏大地。在登封留下了启母石、王城岗、启母阙、少室阙、轘辕关、禹洞、石纽石、夏地、息壤岗、沁水、禹影石等数十处文化遗迹。至今,登封还广泛流传着下雨王下凡、舜王访贤、大禹化熊、照爷石、启母化石、火烧蛟河、虫王伯益、五指岭、沁水、禹影石等70多个传说故事,而三过家门而不入、克勤克俭、下车泣罪、民为邦本等成语也发源于登封。登封是全国大禹文化胜迹和传说最丰富、最集中的地方,大禹治水故事分别被登封、郑州评为十大历史故事,因大禹文化遗迹众多真实,史料记载丰富翔实,文化延续传承脉络清晰,民间文化厚重,2008年1月,中国民协命名登封市为”大禹文化之乡“,并设立中国大禹文化研究中心。

        登封北五里庙村周围分布着众多大禹文化遗迹。相传大禹劈开秦五龙,使大冶地区成为陆地,并留下了“福、禄、寿、喜”、十七、石老婆、蛟王石等遗迹。大禹治水成功,被人们奉为山川宗主。北五里庙是嵩山地区有名的古庙,相传始建于汉代,以供奉禹王为主,历经千年,十个朝代,庙宇几经修复。2008年至今,北五里庙村群众集资重修北五里庙,并决定筹建大禹文化园,先后连续四年举办四届中国大禹文化之乡艺术节。 登封大禹文化园总体规划分六部分,其中包括北五里庙、祭禹广场、禹王塑像、大禹文化博物馆、禹王碑林、禹都国学讲堂等。预算总投资550万元,规划分三期完成:第一期:庙宇、戏楼、明德亭、无间亭、平成亭等。第二期:大禹文化博物馆、祭禹广场,包括碑林、碑亭、九鼎等附属工程。第三期:大禹文化东花园、西公园及附属建筑,计划到2017年三年内完成。

        开幕式上,来自郑州、洛阳、许昌等地的文艺团体进行了文艺表演,并举行了祭禹活动,是建国以来河南规格最高、范围最广、参加人数最多的一届祭禹活动。祭禹典礼共包括献牲、献五谷、献爵、敬香、恭读祭文等13项仪程,由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央文史馆馆员恭读祭文。据悉,本届中国大禹文化之乡艺术节将持续15天,天天有文艺演出,嵩山文化研究会执行会长段玉山说,文化是一种最重要的软实力。大禹文化是嵩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千年来,以无私和奉献为核心的大禹精神,不断激励着华夏儿女。本次活动必将进一步推动全国各地大禹文化的相互交流、借鉴、学习和提高,成为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示范工程建设的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