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知识!“大玉米”灯光秀就是很当代的壁画!
与第十三届全国美展壁画作品展同期,第四届全国壁画大展在升达艺术馆进行。上午全国美展壁画展开幕式结束后,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火速从东区省美术馆转战至南城升达艺术馆参加下午的全国壁画展开幕式。接连看了两场热闹,作品真心赞,元素真心丰富,深深地有种消化不良的赶脚。
重点来了——现场抓到中国壁画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壁画艺委会副主任、中央美院壁画系教授孙韬,狠狠地补了一堂壁画课。
定位:更具探索性、实验性的学术展
中国历史上就是壁画大国,敦煌壁画、永乐宫壁画、河南的开化寺壁画,都是中国古代艺术的瑰宝。改革开放后,首都机场壁画又掀开了中国美术的新篇章。
全国壁画大展是中国壁画学会组织的一个重要学术活动,中国壁画学会于2004年成立,老一辈壁画大家如张仃、周令钊、侯一民、王熙民、李化吉等用自己的实践创造出许多中国当代壁画经典,他们的共同倡议下,成立了这样一个独立学术机构,为中国当代壁画的发展奠定了组织基础。
全国壁画大展对于壁画创作的推动功不可没,它吸引大量年轻艺术家进入壁画实践,鼓励大胆创新,探索新壁画语言、材料、技法,推动中国当代壁画向更加多元,更加开放,更加当代的方向不断前行。
“同期举行的两个壁画大展相比,届展更成熟,作品更完整,而全国壁画大展的实验性更强,更注重探索性,年轻艺术家更多,中国壁画学会也希望通过这个展览,给更多的艺术家提供尝试壁画的机会,允许尝试,允许不那么成熟的探索性的作品出来。”孙韬说,很多其他画种的艺术家参与进来壁画创作,不一定上墙了,做成壁画了,他就是用这种特殊的语言去尝试,未来可能形成壁画的画风。展览现场可以看到,尝试性、实验性的作品非常多,不同的材料,不同的造型方式,甚至构图方式,每件作品都不同,都是自己独特的面貌,这正是可喜的地方。
另悉,全国壁画大展自2004年起,在中国美术馆、中央美院美术馆举办了三届,本届在郑州进行,是首次离开北京办展。
观感:开放的壁画,很多元
在展厅里流连的观众都有种强烈的感觉:相比以往看过的各种画展,壁画大展的观展体验的确与众不同。从内容到形式都非常的丰富,马赛克、手绘、石雕、陶瓷,还有各种说不上来的奇妙的材料,“看这一个展,赶上看了七八十来个展!”两位中年艺术粉兴奋地表示。
这种体验是壁画展观众共同的感受,何以如此?孙韬说,其实壁画不是一个画种,它只是一个载体,是展陈,或是墙面,“是一个内容、样式非常宏大,可能又是非常久远,同时又是跟公众接触最多,面貌非常丰富的展。”
壁画的最终目的是做公共艺术,实现上墙,跟公众交流,这跟国画、油画那种反映自我,体现艺术个性的表达不同,跟普通公众就有一定距离,在观看上理解上可能就有难度。而壁画会比较能形成互动,内容也相对地更容易让大众接受,这是它的公共呈现特性决定的。
为甲方的公共艺术
大展作品整体呈现的面貌令评委们倍感鼓舞,很好地体现了它的探索性实验性开放性以及延展性,呈现未来无限可能。一方面,艺术自身的发展要多元化,壁画正好符合这个趋势;另一方面,作为公共艺术,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壁画的社会需求猛增,壁画家孙韬表示“这几年感觉有点做不过来了”。
相比其他画种面向公众面向市场的渠道,“学术性控制比较严格”,壁画则受社会影响大,“受甲方影响,甲方可以是社会公众,或者代表社会公众,社会公众也可以代表甲方,因为公众就是壁画的受众”。回到历史纵深,壁画是最久远的画种,油画的油彩不过四五百年历史,宣纸千年,而岩画的历史几万年;而向未来,壁画的表现手法几无界限,声光电都纳入进来,“我定义壁画,它是存在于公共艺术空间的平面和准平面艺术作品,它不完全是平面的,甚至不见得是永固的、永恒的”。
话锋一转,孙韬拿出手机扒出了在场本地人士都熟悉的画面——近几天在郑州市民朋友圈疯传的“大玉米”灯光秀,也刷到了评委们的朋友圈,“这种变幻流动的画面,就是流动的壁画,如果它来参加壁画大展,应该获个大奖!”
涨知识涨知识!“大玉米”灯光秀就是很当代的壁画!GET IT!
来源:大河客户端
【责任编辑:钱艳红 】 【内容审核:李敏雪 】 【总编辑:甄慧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