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在北京承办国际陆地生态系统反馈大气层组分和气候变化联合研究网络论坛

30.05.2014  19:53

      2014年5月12-14日,陆地生态系统反馈大气层组分和气候变化联合研究网络论坛(An Integrated Network for Terrestrial Ecosystem Research on Feedbacks to the Atmosphere and ClimatE,简称:INTERFACE)在京举办,会议由INTERFACE委员会主办,河南大学承办,大会得到了科技部全球变化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项目和河南大学大力支持。

      INTERFACE是由美国科学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资助的全球变化研究组织,由国际上从事全球变化控制实验和模型研究的知名专家组成。其目的是促进生态系统控制实验及计算机模拟的设计,改进现有的生态模型。本次会议主题为“Using results from global change experiments to inform land model development and calibration”,分增温、氮沉降、二氧化碳、降水、模型模拟五个专题进行报告和分组讨论,包括19个国际专家大会特邀报告、20余块展板报告。会议开幕式由河南大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万师强主持, INTERFACE首席科学家美国普渡大学Jeffrey S. Dukes,INTERFACE委员美国田纳西大学Aimee T. Classen致开幕辞。

      来自中国和美国、德国、新西兰、法国、澳大利亚、比利时、瑞典、瑞士等9个国家30余所科研院所及高校的50多名国内外专家学者参加会议。出席会议的全球变化研究领域从事野外实验及模型研究的国内外著名专家包括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研究员Richard J. Norby、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教授Yiqi Luo、挪威水研究所研究室主任Claus Beier、美国农业部研究站研究员Lindsey Rustad、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教授Alan Knapp、副教授Melinda Smith、美国海洋生物研究所生态系统核心研究员及布朗大学生态学和进化生物系助理教授Jianwu Tang、法国巴黎气候和环境科学实验室副主任Philippe Ciais、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陆表模型研究组组长Yingping Wang、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研究员Lara Kueppers,以及瑞典农业科学大学森林生态与管理系高级研究员Paul Kardol等。13日全天专家们分为增温、氮沉降、二氧化碳增加和降水4个小组针对如何对已发表田间实验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和归纳、如何将田间实验数据更好地与陆面模型相结合以及如何更好地利用模型探讨全球变化对陆面生态系统的影响进行了热烈认真细致的讨论,14日上午各小组负责专家分别就各组内讨论内容进行了总结,INTERFACE首席科学家美国普渡大学Jeffrey S. Dukes主持了闭幕式。

      万师强作为INTERFACE委员会的国际咨询委员,获得首次在国内举办该论坛的机会。为最大限度地扩大INTERFACE在中国生态学领域的影响,提升河南大学在国内外学术界的知名度,促进中国全球变化研究的发展,除INTERFACE国际参会者外,还特邀中科院地理所、中科院植物所、以及北京大学等多所京区高校科研院所的知名生态学者共同交流。

      此次会议的成功举办,更加明确地阐释了全球变化实验与陆面模型的关系,对陆面模型结构、模型模拟能力以及模型校验的改进有重大意义,同时对于深入挖掘利用现有田间实验数据有指导意义,且进一步增强了INTERFACE的参与团队之间的合作,对于促进I NTERFACE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