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消防救援绳的长度 安阳消防3.2大巴坠崖事故救援纪实

09.03.2015  14:31


 

        2015年3月2日23时许,一辆从荥阳开往林州市的大巴车行驶在林州市五龙镇小虎山盘山公路时,由于车速过快、驾驶员操作不当,导致车辆失控,撞断公路右侧防护栏,突然翻入100余米深的悬崖下。车辆在坠落的翻滚中发生解体,车载33名乘客全部从车内弹出被重重地抛落于山谷中,群众生命危在旦夕。

      接到报警后,安阳支队林州大队红旗渠大道中队立即出动3辆消防车、15名官兵赶赴现场实施救援。随后,支队119指挥中心又迅速调集辅岩路中队、特勤中队2辆多功能抢险救援车、14名消防官兵紧急赶赴现场进行增援。同时,支队耿军政委带领全勤指挥部遂警出动。

      事件背景:

     
林州小虎山位于林州市五龙镇,从林州五龙镇政府所在的金刚山上五龙洞景区,走翟阳公路,小虎山是必经之路。小虎山和附近的大虎山,当地百姓统称为虎山。小虎山位居虎山之东侧,村庄较小,故名小虎山。事故现场就在小虎山盘山公路(省道S226公路45+800米处)。该处坡陡弯急,公路外即悬崖峭壁,地势险要。

      车牌为豫AL9139的事故车辆为荥阳市一家民营剧团的中巴车,包括驾驶员在内共载有33人,其中未成年人7人。当天,该车从荥阳贾裕镇到林州临淇镇演出,事发当晚,该车在行驶到省道S226公路45+800米的一急弯陡坡处时发生惨剧。



    百米悬崖架起救命绳索 消防战士为生命接力

     
3月2日23时04分,接到群众报警后,有着安阳支队“山岳救援尖刀部队”之称的林州大队红旗渠大道中队立即出动3部消防车和15名官兵携带山岳救援装备赶赴事发现场。同时,向安阳支队119指挥中心发出增援请求。

      3月3日00时35分许,当第一批消防救援力量到达现场时,现场只有几名民警自带的手电筒发出微弱的灯光,其余一片漆黑,给现场侦查和救援带来了极大的不便。消防官兵立即利用两台抢险救援车启动照明设备,顿时,现场被照耀得如白昼一般,坠落深沟的大巴残骸也隐约可见,消防照明设备的启用为各方力量开展救援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经过询问知情人和实地侦察,官兵发现事故发生地点是一处有着约40度陡坡、90度弯、双向两车道的山路,道路左侧有山体挡住视线,右侧既是100多米深的陡坡,路况很差。客车坠落的地方,约1公分厚的护栏被撞开五六米长的缺口,多根牢固的栏杆被挤压变形,倒在地上。顺着陡坡往下看,客车破损的零部件以及散落的物品洒满100多米的山坡。面目全非的客车静默在坡底的一片乱石堆中,驾驶舱与车顶棚已不知所踪。

      通过询问知情人,在得知车内有33名乘客随车坠入悬崖,且其中有7人是未成年人后,该中队副中队长王鹏和战友们立即商定救援方案。决定利用位于半山腰的公路护栏和救援绳索,在半山腰和谷底间架设一条长达百米的“生命线”,然后官兵利用这条“生命线”悬垂下降到悬崖坡面和谷底进行搜救,另留守2名战士在崖边进行看护和接应。办法商定后,负责固定绳索的战士先将两根救援绳索连接和公路护栏系在一起,绳索系好后,其余人员顺着绳索一个一个悬降到坡面。

      满地都是荆棘和乱石,大客车已经翻滚到沟底,巨大的冲击力和惯性将所有乘客甩出车外,横七竖八地躺在悬崖坡面上,行李物品散落了一地,现场呼救声、呻吟声不断,官兵们立即开始施救。由于坡陡沟深险象环生,且被困人员较为分散,中队指挥员王鹏和战友决定采取边搜救边延长绳索的方法逐步向谷底推进。第一个被救上来的是离上方施救平台较近的一位中年妇女,伤势较重,为了节约时间,官兵们将安全腰带挂到绳索,然后由上面的接应人员配合,将她向上运送到公路上。接着,不远处一名10多岁的小男孩也被以同样的方法救了上来。

      需要救治的受伤者较多,从山下陆续赶来的附近村民和交警也主动加入到了救援的队伍中。陡峭的坡面上到处布满了荆棘和灌木,一旦稍不注意踩落石块就会掉下山崖,官兵们按照事先商定的方法分散开来,借助头盔上的照明灯仔细搜寻着每一片区域。由于坡面陡峭无法使用担架,发现伤员后,官兵们就利用现场散落的铝盆和被褥,慢慢踩着山坡上的荆棘和碎石将伤员一步一步往下抬。山里的夜晚冷风劲吹,几个来回下来,有的战士穿的毛衣都被汗水湿透了,下到坡面底下的战士李志锋还险些被上面的落石砸中。





      众志成城 披荆斩棘全力大营救

     
凌晨2时30分,耿军政委、路金良参谋长率领增援力量抵达现场,立即成立了消防救援指挥部,由耿军政委任总指挥,初步了解情况后,支队领导带领增援力量从谷底开始上山进行搜救。“大家一定要注意安全,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搜救被困伤员,一定要小心谨慎,有序进行”--耿军政委现场对大家喊话道。

      支队领导和增援力量的到来大大地增强了现场救援实力,救援速度得到了明显加快。参加救援的官兵一趟一趟上下翻越,救人、抬人,清理现场,有一名小战士在运送伤员时,还因为踩到一块碎石,一下滑落下去,摔伤了膝盖。为了更快的营救伤员,争取宝贵的救援时间,路金良参谋长带领一支增援力量从绳索旁边另辟了一条道路,战士们紧跟其后,手拿消防板斧开辟着前进的道路。就这样,在营救伤员的“接力赛”上,没有一个消防战士喊苦喊累喊痛,跌倒了悄悄爬起来,遇到险要的山坳,官兵们就相互拉着往上爬。大家用必胜的信心、超强的毅力和集体的力量为生命护航,这激昂的声音,这不屈的斗志,这集体的力量,令山岳动容,令暗夜褪色,令重伤的伤者倍受鼓舞,坚定了生的信心和希望……

      随后,陆续赶来的解放军某驻训部队、武警官兵、公安民警也加入到了救援的队伍中。在事故现场,沿着那条由一百多米绳索架设的“生命通道”,解放军、武警、消防官兵和公安民警联手组成的“长城”从山脚一直绵延到山上。他们打开手电筒组成一条长龙,沿山坡搜救伤者。为了尽快抢救伤员,现场医护人员挨个对伤员进行确认,及时把受伤较轻的伤者向下运送,对较重的伤员就地包扎。4时30分,经过全体救援人员的共同努力,最后一名伤者被安全送到山下。

      在整个营救过程中,参战的全体安阳消防官兵发扬不怕苦、不怕累,连续作战的精神,本着对生者以慰籍,对死者以尊重的万分真情,从支队领导到一名普通士兵,在恶劣地势条件、高难度抢险、高强度战斗的情况下,争分夺秒,舍生忘死,在山谷中,连续作战 5个小时,以高度的政治觉悟、顽强地战斗作风和勇于牺牲的大无畏精神,承担了最危险、最艰巨的任务,成功救出13名乘客(其中2人死亡),受到了党和人民的高度肯定。而消防照明设备和消防官兵利用绳索架设的“生命通道”在整个救援过程中也起到了关键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