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道德讲堂走进我校结对帮扶村

21.06.2014  08:53
    
 郑州大学道德讲堂走进我校结对帮扶村 郑州大学道德讲堂走进我校结对帮扶村 郑州大学道德讲堂走进我校结对帮扶村 

        根据省文明办《关于做好全省第三轮文明单位结对帮扶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通知》,为进一步深化城乡共建活动,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我校党委宣传部、研究生院、党委研工部今年6月10-12日再次组织研究生“结队帮扶服务团”赴我校对口单位林州市东岗镇砚花水村开展帮扶活动,并携郑州大学道德讲堂走进砚花水小学,开展了以“国学进砚花水村”为主题的支教帮扶活动。
        参与本次支教活动的4位支教研究生分别是来自历史学院的刘向港、公共管理学院的李杨、信息管理学院的周首领和体育系的孙宏图,他们不畏酷暑,长途跋涉300余公里来到砚花水村,为山区的孩子们带来了数学,英语,体育课程以外,还为他们带来了特色的国学课程-道德讲堂。本次道德讲堂,以《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等我国著名国学启蒙读物为切入点,以“礼和徳”为主题,具体分为“学经典”、“诵经典”、“敬经典”三个环节。在“学经典”环节中,支教教师们首先通过对《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中的如“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及“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等经典诗句的解读,使孩子们对师道、孝道等中华传统道义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然后通过解读如“香九龄,能温床”等典故,使孩子们更加端正了个人的道德榜样。在“诵经典”环节,通过对有关“”、“”的经典诗句背诵,孩子们充分的感受到了道德文化的魅力。在“敬经典”环节,支教教师带领全体同学向“”字鞠躬,以尊敬而又虔诚的方式传扬了道德的力量。
        通过本次支教活动,山区的孩子们对我们中华传统文化中那些耳熟能详的国学经典语句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同时也对国学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四位支教老师希望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希望能让孩子们开拓更加宽广的视野,对未来抱以更大的希望,获得更多的正能量,从此在他们心中树立他们自己的“中国梦”。
        砚花水村小学位于林州市东岗镇砚花水村,位置偏远、条件艰苦、饮水缺乏,该校师生共30余人,其中绝大部分学生为留守儿童。本次活动的四位支教老师购买足球、教学三角尺等相关教学器材赠与砚花水小学。一年以来,我校不仅支援了该校的基础设施建设,而且已先后五次派遣研究生赴该校支教。郑州大学版权所有,禁止非法转载!2014-06-21 07:5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