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不恋城 返乡创业种花木

24.12.2014  12:56
      □本报通讯员杨玉成陈晨本报记者中原三农网记者巴富强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几年来的创业之路,让我懂得返乡创业路更宽,前景更亮。”12月18日,沈丘县纸店镇白果村创业青年孙华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2012年,他从安徽科技大学毕业,舍弃已签约的浙江一家温室饲料公司薪金还算丰厚的职位,回到沈丘老家,开始了创业之路。

      “大学建有园艺实习基地,跟着教授、园艺师学了三年,为我创业打下了好的基础。”孙华明自己是老板,也是技术员,利用大学里学到的技术,完全没有“隔行如隔山”的烦恼。

      从理论到实践,从“天之骄子”到创业者,孙华明选择的是一条充满荆棘的道路。他认为这是人生的又一个起点,能挖掘出自己的潜能。他下定决心拼一拼,立志要用自己的双手打开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2012年9月,孙华明在父母的支持下,拿出家里仅有的3万元存款,并向亲友借了2万元,开始了创业。他跑学校请教授指导技术,去郑州、周口了解市场需求,去广州补充货源,从开始的2亩,到去年的10亩,到今年的40亩,孙华明的园艺基地一直在“开疆扩土”。目前,他的神农园艺8号基地年销售额20多万元,并吸纳了3名工人就业。

      “披荆斩棘,才能鲜花盛开。”孙华明反复重复这句话。由于对市场需求不了解,资金短缺、货源不足、花样单一,创业过程中,他要克服一个个困难。创业的三年里,孙华明和父亲、妻子经常忙到半夜三更,没睡过一个好觉。他知道,要想成功就必须付出超出常人的努力。结果证明,他的坚持是正确的,今年下来基地利润6万多元,更增加了他的信心。

      “基地里,菊花有100多个品种,月季、玫瑰品种超过30个,要是销量好的话,品种还可以增加。”孙华明说,现在花卉销售是旺季,卖得好、利润高。

      两年多来,园艺基地的发展让孙华明对未来充满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