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作坊“牵手”大企业 我省试水“作坊置换”提升主食产业化水平
我省主食产业化工程实施近3年来,无论是产业增长规模还是工艺技术水平,都得到快速发展,全省年主食加工业销售收入约为1500亿元,稳居全国第一。但另一方面,作坊仍是居民馒头、鲜湿面条等日常主食生产供应的主渠道,占据了85%~95%的主食供应总量。
如何进一步提升我省的主食产业化水平?如何尽力保障老百姓的主食安全?8月4日,记者从河南省面制主食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主办的“全省主食产业化推进暨作坊整合试点研讨会”上获悉,我省已有部分主食企业通过“作坊置换”的方式,把小作坊主由生产者和经营者双重身份转变为单纯的经营者,共同销售规模化企业生产的馒头,实现了多赢。
面制食品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河南省面制主食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刘晓真说:“我省以馒头、鲜湿面条为重点的主食产业化推进工作,走在了全国的前列。但是目前就主食项目的经营情况看,最突出、最核心的困难,是市场销售问题,其中主要来自作坊的恶性竞争。”作坊经营成本低,规模企业无法与之相比。但对待小作坊,他认为不能简单取缔了之,“河南省从事馒头生产的作坊主约40余万人,从事鲜湿面条加工的作坊主约50余万人。直接取缔,势必影响这些人的收入乃至生计。”
结合我省主食产业发展的现状和企业在市场销售中的实际需求,省内部分主食产业化示范企业在河南省面制主食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支持下,率先在本地开展作坊置换整合,以此扩大企业的销售渠道、提升优质主食产品的市场覆盖面。
所谓“作坊置换”,就是规模化企业与有一定基础条件的作坊进行合作,让他们直接销售主食产业化项目生产的馒头和面条。通过这种方式,既让作坊主在销售环节获利,也减少了企业投资建设专卖店的费用,从而实现政府、规模化企业、作坊、消费者各方面的共赢。
“从2014年下半年开始,我们通过‘车间参观——消费感受——利润核算——整体服务’的方式,说服一些手工作坊代销我们的馒头,成为经销商。”新蔡麦佳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志良告诉记者,目前已置换小作坊有60多家,占当地小作坊的30%左右。
永城远征集团在今年年初开始进行作坊置换试点,通过半年的运作,目前已置换小作坊10多家,企业的馒头日销量也由五六万个增加到10万个。
“‘作坊置换’实现了主食市场各方利益的协调统一,不仅丰富了企业的经营渠道,扩大了企业的市场空间,而且增强了食品安全保障水平。”省粮食局流通与科技发展处处长朱保成说。他同时建议,主食企业也要积极培育好原料基地,从源头上把住质量关;扩大主食品种,丰富百姓餐桌;积极运用“互联网+思维”和现代营销手段扩大营销,进一步提升我省的主食产业化水平。(记者 党文民 实习生 何洪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