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教育厅网》河南大学多措并举大力推进廉政文化建设

09.12.2014  01:51

      近年来,河南大学充分发挥校园廉政文化建设对于弘扬和传承先进文化、提高师生员工思想道德素质、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作用,通过多种形式传播廉政知识、弘扬廉政精神、建立廉政制度、开展廉政研究,扎实有效地开展廉政文化建设,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和社会效果。
  
   一、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学校成立了以校党委常务副书记为组长、分管宣传思想工作的副书记和纪委书记为副组长、12个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校园文化建设领导组,统一领导包括廉政文化在内的校园文化建设,把廉政文化建设纳入学校发展的总体规划,融入宣传思想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部署,寓于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各个环节,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学校纪检监察部门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加强对廉政文化建设的指导和督促检查。宣传、教务、科研、人事、学生、工会、共青团等部门和群团组织,结合业务工作,发挥各自优势,密切配合,形成推进廉政文化建设的合力。把廉政文化建设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及党员教育经费支出,切实保障实施廉政文化建设精品工程、开展重大廉政文化活动所必需的资金,大力扶持和奖励为廉政文化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
  
   二、创新载体,形成教育长效机制
  
  学校坚持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积极开展廉政教育,教育引导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正确理解把握、认真贯彻落实和模范遵守廉洁自律各项规定,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为进一步弘扬风清气正,营造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校园文化氛围,学校积极探索建立廉政教育的长效机制,把每年的12月1日设立为“廉政教育日”。自2007年设立第一个“廉政教育日”以来,学校先后把“校园廉政文化建设”、“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教育”、“加强诚信教育,打造诚信校园”、“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切实提高制度执行力”、“防控廉政风险,规范权力运行”、“知风险、防风险、控风险、化风险”、“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营造廉洁校园氛围”等作为“廉政教育日”活动的主题,组织开展报告会、座谈会、廉政教育基地参观、廉政书画作品展、廉政格言警句征集等多种形式、内容丰富的活动,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文化活动品牌。组织参加了河南省第五届“反腐倡廉好新闻”评选活动,与开封市纪委密切配合,参与了全市廉政文化成果展演活动。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栏目、《中国纪检监察报》、《河南日报》、新华网等主流媒体先后以“着眼构建反腐倡廉教育长效机制——河南大学设立廉政教育日”、“河南大学:党风廉政教育形式多”、“河大结合实际学习贯彻《廉政准则》”为题,予以专题报道,社会反响强烈。
  
   三、打造品牌,丰富学生第二课堂
  
  学校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廉洁教育进校园的实施意见,注重课堂教学,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积极作用,推进廉洁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营造了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
  
  自2009年以来,学校在本科生中开设了《我国反腐败经典视频案例解析》课程,通过案例式教学,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将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有机融合起来,在大学校园中广泛传播廉洁知识,助推廉洁校园建设。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建设,该课程逐渐成为大学生比较喜爱的选修课程。充分发挥“周末文化广场”、“模拟法庭”、“校园歌手大赛”、“大学生艺术展演”等“第二课堂”的积极作用,通过一系列品位高雅、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引领和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廉洁观。依托专门的学生廉政社团组织——明德廉风学社,通过“忆古追今话廉洁”知识竞赛、“廉洁诚信,知荣明耻”大学生诚信自律沙龙、“水墨丹青绘廉洁”书画设计大赛等活动,推进了廉洁文化的传播,增强了大学生诚信意识和廉洁修身的自觉性。2011年,该社团负责人参加了“首届全国大学生廉洁社团领袖夏令营”,与兄弟高校相关组织交流了经验,该社团响应全国大学生廉洁社团网络组委会号召,与清华大学等来自全国14个省市21所知名高校一起组织举办了“12.9廉洁诚信周”活动,并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为河南省高校赢得了荣誉。
  
   四、着眼长远,理论研究指导实践
  
  在中央纪委驻教育部纪检组和河南省纪委的支持下,学校整合政治、法学、管理、经济、史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力量,在省内率先与省纪委联合成立了由省纪委副书记米剑锋同志任名誉主任的河南大学廉政研究中心。研究中心以相关学科为依托,深入开展反腐倡廉的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问题及对策研究,先后承担了中央纪委“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问题的研究”等课题2项,教育部“高等学校廉政文化建设研究”等省部级课题5项,参与了河南省纪委“研究制定《纪检监察机关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服务的实施意见》”等多项课题的调研论证工作,发表有关廉政建设的学术论文近百篇,有的被《中国监察》、《中国纪检监察报》、新华网等转载,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卓有成效的廉政研究,为廉政文化建设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
  
  

(河南大学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