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多所小学国际班公办改民办 学费也跟着翻番
近年来,随着高中生“出国热”的升温,国内不少中学纷纷建立了高中“国际班”,而从2010年起,郑州市多所公办小学开始办起了“国际班”,和普通班不同的是,“国际班”采用的都是小班教学,并且配有专门的外教教授英语。由于被质疑挤占公共教育资源,在今年秋季开学前,公办小学“国际班”被叫停。如今,新学期已经开学近一个月了,这些“国际班”到底怎么样了呢?对此,记者进行了走访调查。
【反映】
公办小学咋收了“天价”学费
“去年的时候,一年的学费还不到1万元,今年一下子就涨了将近6000元,这到底合不合规定呢?”
郑州市民张女士的儿子在郑州市某公办小学上小学二年级。“在从幼儿园升小学报名的时候,学校的老师推荐我们读‘双语班’,说是小班教学,还有外教。”张女士说,虽然“双语班”学费贵点,但她还是给儿子报了名,但没想到的是,这学期开学后学费却又涨了。
“我们到学校咨询过,学校说是今年所有小学的‘双语班’学费都涨了。”张女士表示,公办小学这样涨学费让她很是纳闷,“这都不需要经过相关部门批准吗?”
记者了解到,其实张女士儿子所就读的“双语班”,在郑州市多所公办小学都有,有的称为“中心班”或“实验班”等,但人们习惯上统称其为“国际班”。
【走访】
公办改民办后学费也跟着翻番
日前,记者就张女士反映的问题对该学校进行了咨询,该校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以前的“国际班”确实是学校办的,但从今年秋季起,就已经转为了民办,至于收费多少,与他们无关。据介绍,因为被质疑在公办小学内办国际班是挤占公共教育资源,郑州市教育局今年上半年对公办小学的国际班进行了叫停。
连日来,记者对郑州市多所开办有“国际班”的公办小学进行了走访,记者了解到,在今年9月新学期开学后,这些“国际班”确实都已挂上了民办学校的牌子。按照一些学校老师的说法,他们已经按照郑州市教育局的通知精神,对“国际班”进行了整改,将其从公办转为了民办。
与此同时,记者了解到,在新的学期里,“国际班”的学费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在去年的时候,“国际班”每年学费很多都没有超过1万元,但在今年秋季开学后,学费都上涨了数千元之多,个别甚至已达2万元。
语文数学等科目还是本部老师教
文化路附近的一所公办小学2011年起就开始办了“国际班”。在该校门口,目前仍然贴着“国际班”的招生海报,但名字已经换成了“××国际学校”。一位前来接孩子的家长指着宣传海报上印着的一个咨询电话告诉记者,他的孩子就在这个学校上学,而这个电话号码是之前教她孩子的一个老师的。
在离该公办小学不远的一条街道上记者找到了该“国际学校”,学校设在临街的一处楼房内,该校的一位老师告诉记者,二、三、四年级的“国际班”还在校内,但从今年秋季开学起,新招的一年级学生便不再在原学校上课了,不过,“语文、数学等老师还是咱校本部的老师”。
记者走访中了解到,郑州市区内其他多家开办有“国际班”的公办小学,都在把“国际班”往校外搬,这些学校的老师同样表示,虽然“国际班”改为了民办,但语文、数学等科目的老师都还是原公办学校的老师,“家长们选择‘国际班’,看中的就是咱们本校的师资队伍,要是换成另外招的老师,家长们肯定不愿意”。
【质疑】
公办改民办只不过是换了个名字
这些“国际班”到底是如何从公办改为民办的?原先所招收的“国际班”的学生未来又将做如何安排?改为民办后仍是原公办小学的老师教课,这又是否符合相关规定呢?所收的高额学费又是否经过了批准,又有什么依据呢?在采访中,不少学生家长和市民也提出了质疑。
“现在来看,‘国际班’就是换了个名字,老师啥的还是原公办学校的老师,这明显还是在挤占公共教育资源。”市民赵先生表示,之前这些公办学校在校园内办“国际班”,进行小班教学就已经挤占了其他学生的教育资源,现在虽然被叫停了,但是除外教外,其他老师仍然是原公办学校的老师,这是换汤不换药。
和赵先生一样,不少市民认为,公办小学是具有公益性的,其任务应该是满足学生的教育需要。而“国际班”属于“校中校”,挤占了其他学生的教育资源,造成了教育的不公。
【回应】
“公办学校可以支持民办学校”
据了解,郑州市金水区是最早开始在公办小学办“国际班”的,并且该区开办“国际班”的公办小学也最多,按照该区教体局早前的说法,该区多个公办小学开设的“国际班”都是和新加坡某教育集团合作开设的“中新项目实验班”。
日前,记者就相关问题到金水区教体局进行采访时,该局的一位负责人向记者强调,已经根据郑州市教育局的相关要求对公办小学的“国际班”进行了整改,并且市教育局对整改情况也比较满意。
对于目前国际班的语文数学等科目仍然为原公办小学的老师教课,是否违规一事,该负责人表示,“根据相关法规条文,公办学校是可以支持民办学校的。”
而在早前,记者曾专门咨询了河南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得到的回答是目前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能办“国际班”。
声音
“国际班”不等于教育国际化
对于目前不少中小学校开设“国际班”,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虽然教育国际化是我国发展教育的重要战略,但是,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必须有清晰的国际化理念,不能对国际化进行误读。
“中国教育的国际化,根本在于办学制度的国际化,即借鉴国外的学校管理制度,建立现代学校。”熊丙奇表示,这一方面,我国的教育管理,政府既是管理者,又是办学者,还是评价者,包括对于“国际化”办学,也是由政府部门制定考核指标。
对于眼下的“国际班”问题,熊丙奇建议,一方面需要政府部门按照举办者的性质,建立不同的审批、监管机制,避免监管的缺位和混乱;另一方面,则需要受教育者理性选择,同时,必须改革我国目前的教育模式。
【责任编辑:樊欢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