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宝里6000多元学费咋说没就没?“校园网贷”需警惕

13.11.2016  00:24

    一切来得太突然了,支付宝里6000多元学费咋说没就没了?大三男生小孟气得一阵眩晕。同时,他还经历着被催债的困扰。他没想到,缘起竟是自己丢了的那张身份证。一名“学长”捡到身份证后,在多个“校园网贷”冒名贷款未还,直到案发后被抓获。

    事实上,这是继3月9日迷恋赌球的河南大二学生郑某某,欠下60多万的“校园网贷”在青岛跳楼后的又一案例。野蛮生长的“校园网贷”,给大学生带来的不是馅饼,而是泥沼。

    郑报融媒记者 石闯 张玉东 文

    支付宝里6000元不见了

    “咋回事,我的钱怎么都不见了?”在郑州一高校宿舍里,大三男生小孟想通过网络购物时,顿时吓出一身冷汗,他的尖叫声也引起了室友们的注意。事发两个月后,如今回忆起当初那一幕,他依然记忆深刻。

    他的手机支付宝里用于交学费的6000多元莫名不见了踪影。“6000元,不是一笔小数目啊?”他一阵眩晕。之后,他立即与支付宝进行了联系,得知这笔钱转到他自己名下的交通银行卡后被取走了。但小孟清晰地记得,自己从未办理过交通银行储蓄卡。

    9月19日下午3时50分,在同学陪伴下,小孟报了警。郑州市公安局龙子湖分局立即召开案情研判分析会,抽调精干警力成立专案组侦破此诈骗案件。

    “这笔钱对没有独立经济来源的大学生来说非常重要,我们不敢马虎。”龙子湖分局案件侦办大队中队长蒿新安说,网络贷款、网络转账、网络支付等迅猛发展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为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但网络过度虚拟化,案件调查取证、破案难度大。

    “其实,小孟报案之前的一星期,有一名男子找到小孟,称他在校园网贷平台上贷了钱,迟迟没还。”蒿新安说,小孟当时一头雾水:“我从没在这些平台上贷过钱,是不是搞错了?可是对方明确告诉就是他,让还钱。

    一张丢失的身份证牵出的悲与伤

    怎么办?办案民警和受害人小孟一起去了交通银行营业网点,经过查询,户名和身份证确实是小孟,但是签字的印迹明显不是小孟所为,“我的身份证过去丢失过,又补办了一张。”小孟说。这说明,小孟的这笔钱是被盗用了。

    面对一筹莫展的案情,专案组民警紧紧锁定收款媒介“交通银行储蓄卡”这条线索,辗转广东、浙江调取了嫌犯冒用被害人身份信息在多家网络贷款公司办理的贷款信息。

    原来,嫌犯冒用小孟的身份证于2014年12月、2015年9月先后在交通银行、浦发银行办理了银行卡。之后,2015年9月,嫌犯多次在“分期乐”平台申请办理共5000余元贷款、在“趣分期”平台申请办理2000元的消费贷款;2015年10月申请分期购买一部价值5200元的苹果6手机。

    贷款拨付到账后,嫌犯分多次在不同地点的ATM自动取款机取现:2015年9月7日在小孟所在校园取现,金额不详;2015年10月11日在郑州另一所高校交通银行自动取款机取现3300元;2016年8月25日又在郑州一所高校取现6770元。

    根据嫌犯取款地点的分布情况,办案民警初步判断嫌疑人为小孟学校的在校生。

    “说实话,初步判断嫌犯是一名在校大学生后,确实挺意外的。”龙子湖分局案件侦办大队中队长蒿新安说,这是一种将自己的消费支出转嫁到他人身上的“陷阱”,“他冒用他人的身份证在校园网贷平台上贷款消费,尽情地‘放纵’自己,却把他人给坑害了。

    连续几天来,郑报融媒记者在郑东新区的几所高校走访时发现,“校园网贷”这一方式在大学生中已很普及。一些受访的大学生表示,利用网络借贷平台满足日常消费需求很正常,“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比如购买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一下子要花好几千,手头没那么多钱,用网贷方式可以缓解购买的压力,也不用担保,很方便,有钱了就按月还。

     学长“借壳”拿到多笔贷款

    从“校园网贷”平台上贷了款却未见归还,造成违约金及服务费、滞纳金等居高不下,到底是谁在冒用小孟的身份证进行疯狂的“网贷”消费?

    一办案民警介绍,专案组随即召开案件碰头会,结合所有参战民警的建议,及时转变侦查思路,再次围绕被害人身份信息、网络社交应用平台等进行查证。调查发现,小孟在京东商城有两个注册账号,经核实,其中一个账号并不是他本人注册,且该账号已经预支1000余元的商品。

    民警立即围绕该账号进行调查,根据注册信息及购物预留信息,确定了嫌犯在学校的收货地点,同时确定了嫌疑人使用的联系方式。

    10月20日至24日,民警连续冒雨在学校收货点蹲点守候。功夫不负有心人,24日傍晚7点多,一个可疑身影出现在蹲点民警的视线里:这个骑车撑伞的男子与视频嫌疑人体貌特征极其相似。民警立即上前盘查询问,并在该男子身上找到京东商城购物预留手机号的手机,遂将其带回分局讯问。

    经突审,该男子叫张扬(化名),25岁,刚刚从该校毕业。张扬供述,他在校园里捡到了小孟的身份证后,心存侥幸,冒名使用对方身份证骗取广东、浙江等地的网络贷款公司2万余元。同时更改小孟支付宝账号后盗取支付宝余额6700余元。在屡屡得手后,他又冒用小孟身份注册京东商城账号进行透支购物。目前,张扬已被刑事拘留。

    膨胀的消费欲,带他走向犯罪的泥沼

    经过调查,让办案民警颇感意外的是,张扬并未使用过自己的身份证进行“网贷”。他来自江西遂川县,父母都是农民,哥哥在深圳打工,尚未结婚。“张扬是全家的希望,他被抓后,我感到很突然,也很痛心,没法给父母交代。”张扬的哥哥来郑后心情郁郁寡欢。

    为什么要进行“网贷”,这些钱都用在了哪里?张扬给民警介绍,自己家境一般,生活费不够用,谈了女友后,还要面临租房、工作等各种压力,就想到了在校园网贷平台上进行贷款。“最多一笔取了5000块钱现金,可是没收入来源,钱还不上,罚金好几千。”他说,原本以为不是自己的身份证,等待有钱了再还,没想到等来了警察,懊恼不已,但为时已晚。

     “校园网贷”平台亟须监管

    其实,张扬的事例只是一个悲剧。“校园网贷”作为近两年发展起来的新兴产物,是专门针对大学生这一庞大群体的网络贷款。如今众多校园贷平台深入到各个大学“跑马圈地”,争抢大学生群体这块“香饽饽”。很多“校园网贷”都打出“凭身份证、学生证即可借款”、“即时到账,低利息还款”、“极速放款,30秒搞定”等广告语,令人眼花缭乱。

    有过贷款经历的大四学生贾慧芳(化名)表示,大学生贷款的途径主要有几类:有分期购物平台,有单纯的P2P(对等网络)贷款平台,用于大学生助学和创业,一些传统电商平台也提供信贷服务。“贷款流程很简单,下载某校园网贷客户端,输入借款金额、还款期限、填写手机号码便完成申请步骤。

    “过低的门槛审核,无前期任何费用,仅凭身份证和学生证最快可当天拿钱,这给一些大学生日后埋下了隐患。”龙子湖分局警务综合大队教导员贾伟表示,如此容易的贷款平台,对大学生来说,绝对是一种诱惑。

    贾伟表示,如果没有如此“短、平、快”的贷款方式,张扬不会冒用其他同学的信息获取贷款,最终走上不归路。在校生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一旦消费欲望膨胀,缺乏约束和自制力,遭遇野蛮生长的网络贷款,可能步入陷阱,走向毁灭。

    ■律师提醒

    大学生应适度消费

    量力而行

    “有的校园网贷平台看重了学生背后的家庭,甚至恶意放贷,用违约金、服务费、催收费等幌子,催收本金利息,谋取暴利,使很多学生陷入泥沼,苦不堪言。”河南国厚律师事务所律师秦永民表示,目前,网络借贷平台实际上是“三无”:无准入门槛、无行业标准、无机构监管。而这两名大学生的遭遇,就掀开了隐没的“校园网贷”一角,“这个监管真空真该有关部门出手治理一下了。同时,我也提醒大学生们适度消费,量力而行,远离网贷。

编辑:王静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