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警方抓获多个靠艺术品鉴定费牟利的诈骗团伙

25.03.2016  11:53

东方网记者徐程3月24日报道:“合法外衣”掩饰,“群众演员”翘边,“检测机构”忽悠,导演“自拍自卖”……你拿着古玩幻想一夜暴富,哪知他们唱一出大戏只为黑那高昂的鉴定费。近日,多个利用文玩艺术品实施诈骗的犯罪团伙被公安部门一网打尽,当日抓获犯罪嫌疑人450名(刑拘370余名,取保候审70余名),涉案金额逾5000万元,以实际行动有力震慑并打击了此类涉众型合同诈骗犯罪活动,切实维护了广大群众的合法权益。

典型案例:一场大戏骗取鉴定费

去年底以来,上海公安机关连续收到信访、举报,反映本市文玩艺术品流通领域存在经济犯罪嫌疑,手段、影响极其隐蔽及恶劣。据调查,这类公司一般注册为从事收藏品展示展览的公司并租下高档商铺,打造成上百平米的展示厅,最后开始通过网络大肆宣传。通过网络论坛、电话或微信寻觅被害人,用免费展示、高价代售等方式吸引了不少收藏爱好者。团伙有正规客服代表与被害人联系,说对方藏品价值百万,引诱当事人到上海来和服务人员接头,把人带到经营场所后,再由带VIP牌子的工作人员来谈。有的甚至宣称这类东西市面上很少,很抢手,很多财团有意向了,马云,威廉王子会来参加拍卖等等。办案民警告诉记者,等卖家来现场后,往往会有一名号称是“故宫或国务院鉴定专家”的男子来初检,收费600元。用放大镜一照,无论是什么东西,都能估出个百万价值。“鉴定后的价格非常诱人,而且现场就会有买家前来讨价还价。让当事人觉得能得钱,有必要去第三方鉴定机构付巨额鉴定费进行进一步鉴定。

然而,民警经过调查后发现,所谓“故宫博物院专家”只是普通农民,询价的买家是个“托儿”,而第三方鉴定机构,也是个骗人的地方,整个过程就是一场大戏。

最终,送鉴的结果一定是达不到买家的要求,“买家”蒸发,公司也立即将藏品返还给被害人。这看似一场普通的失败交易,其实是由艺术品公司与鉴定公司一唱一和,通过控制检测报告共同演绎的一场骗局。虽然事先的协议中标明了成交的价格,但是仔细推敲协议内容后不难发现,一旦藏品达不到协议中的品质要求,交易失败的原因将全部归咎于卖家,且鉴定费也概不退还。虽然藏品物归原主,但这场骗局真正的目标其实是被害人支付的高昂鉴定费。

民警呼吁:切勿贪小失大

办案民警表示,通过集中打击情况看,此类案件存在以下特点:一是以设立专门公司为作案平台,在案件中,犯罪嫌疑人均设立了文玩艺术品经营公司或拍卖公司等中介公司为作案平台,宣称专门从事文玩艺术品展示、拍卖活动,用看似华丽而又合法的外衣来掩盖,骗取被害人信任;二是犯罪活动发生地域多为商业闹市区,涉案公司大多在重点商圈、繁华区域租用高端写字楼为办公场地,造成公司实力强的假象,以此迷惑被害人;三是选取外埠人员为主要诈骗对象,犯罪嫌疑人多以外埠人员为诈骗目标,以路途遥远为被害人制造障碍,尽可能避免被害人到上海现场参与展示与拍卖,达到掩饰其犯罪行为的目的;四是雇佣“群众演员”,犯罪嫌疑人聘用社会闲散人员或境外人员假扮藏品买家、鉴定师、评估师或竞拍人员,导演虚假展示、拍卖会,以鉴定费、检测费、展览费和拍卖费等名义骗取各种服务费用;五是部分案件有“涉恶”现象,部分公司在骗取被害人财物,被害人发现后,采取暴力、恐吓等手段,拒不退还受害群众被骗资金,为地区治安带来负面影响。

下一步,公安部门将充分发挥打击经济犯罪的职能作用,继续强化对文玩艺术品流通领域合同诈骗犯罪活动的打击整治。警方呼吁,在市场经济日益发展的现实中,还是希望市民群众保持高度警惕,认真识别和防范,切勿因贪小侥幸心理,将一生辛苦积蓄投入犯罪分子囊中。

责任编辑:李海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