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迁出230余家,郑州市场用7年时间“逆袭”!商户今如何?

10.08.2018  10:56

从2012年中心城区市场外迁的靴子落地算起,郑州市场经历了7年巨变。这中间,有市场外迁带来的新颜,有农贸市场提升改造带来的便民,有互联网对传统实体的冲击,有物流园动迁引发的产业集聚。这些动作分别带来的是:布局有序的十大市场集聚区、高颜值菜市场、买卖全球的“一带一路”、逐渐成形的现代物流中心,背后更有从大郑县到国家中心城市的迭代升级。

如果说要为郑州市的7年变化著书立传,那么市场外迁、农贸市场提升改造、“一带一路”、物流巨变这些词汇必定榜上有名。今天起,我们就从这几个要素,为您说一说披荆斩棘、一路走来的“郑州市场这7年”。

集市改造

新建、改建农贸市场

打造15分钟便民生活圈

郑州市经开区有个明星菜市场——“东盛四大街农贸市场”,市场里有中央空调系统,门外停车场面积达3800平方米,市场门口设有电子屏,轻轻触摸,可清晰地看到最新蔬菜、水果等商品指导价及农产品质量检测结果。

该市场实行活禽现场宰杀,活禽区实行展示、脱毛、分割“三隔离”,活禽有专门的送货通道,不直接和市场内部接触,避免污染。

今年河南本土零售巨头丹尼斯也开始涉足菜市场,联手国企郑州市市场发展投资有限公司,推出了菜市场品牌“全日丹集市”,以其“高颜值”完全颠覆了人们对菜市场的传统印象。比如:全日丹集市南彩店采用田园风格的设计,宽敞的走廊、灰白黑色系搭配、整齐排列的食材、干净的仿古地板,让人眼前一亮。

不管是东盛四大街农贸市场,还是全日丹集市,这些仅仅是郑州市实行农贸市场提升改造以来的代表。

2016年共完成改建、新建标准化农贸市场30家;2017年,工人路鲜刻达农贸市场、伊河路农贸市场等20家标准化农贸市场完成新建、改建。

按照规划,到2020年,全市标准化农贸市场将达200家左右,实现“15分钟便民生活圈”的美好愿景。

行动 今年开始 建立诚信“红黑榜”发布制度

郑州市市场发展局发布数据称,整治前农贸市场达标率不足17%,经过两年多的提升整治,截至2017年,硬件基本达标率提升到了86%。这中间,单单去年郑州125家集贸市场中,有53家得到整治提升,27家被关停整改。

业界点赞称,集贸市场整治工作从开始的市民不理解、不支持到期盼整治、拍手欢迎,为方便辖区居民日常生活和餐桌需求提供了一个安全放心的购物场所。

一系列关于农贸市场的整治行动已经在路上。

去年起,郑州推进郑州市农贸市场星级评定,被评为三星级、四星级、五星级后,分别给予20万元、30万元、50万元的奖补;而从今年开始,郑州市市场发展局要在商品交易市场建立诚信“红黑榜”发布制度,高于85分的依规纳入“红榜”,低于60分的依规纳入“黑榜”。

外迁 有市场外迁后 商户不减反增

从事进口食品生意的樊玉红依然记得5年前从郑州华中食品城搬离的情景,“两天的时间就差不多搬完了。”2013年11月,位于郑州市航海路与连云路交叉口的华中食品城,整体搬迁至南四环郑州百荣世贸商城。

“搬到百荣世贸商城后,商户一下子增加了很多。”樊玉红回忆,自家店铺面积由80多平方米猛增至如今的二三百平方米。

她称,这场搬迁让自家生意年增幅达到40%~50%,客户范围更扩大至新疆、内蒙古等地,“搬进大楼后,外地同行看了都觉得(环境条件)很震撼。”

对于樊玉红来说,更为重要的是“很多年期望踏实经营的心愿实现了,不再因为用地不合法而担心突然拆迁。”

在177家外迁的中心城区批发市场中,华中食品城是“搬迁后,商户没有减少一家,反而增加”的真实案例。

做红酒批发生意的黄志刚称,“刚搬来的第一个月,顺序打乱了,不过只是暂时的混乱期,之后随着产品种类增加、人员增加,利润也增加了。整体搬迁,没有流失一个老客户。”

做休闲零食销售的李燃烧称,搬迁后,不只经营面积扩大了2倍,就连销售额也增长了3倍。

成绩 7年外迁出230余家市场

市场外迁对老市场、主城区的影响也在逐渐显现。在没搬迁之前,纬三路水产批发市场周边以交通拥堵、腥臭难闻出名。“出门臭烘烘、天天乱腾腾”是这里的常态,有居民感慨“宁愿不吃海鲜,也不愿意家门口有这样的扰民市场”。

2015年12月份,该市场正式关闭,附近居民迎来了正常生活,点赞“以前市场人挤人,现在路上没车了,也没鱼腥味了”。

华中食品城外迁、纬三路水产批发市场外迁,仅仅是郑州百余家中心城区市场外迁大潮中的浪花。早在2012年,郑州市决定用3年时间对中心城区177家批发市场实施外迁,由此开启了郑州市史上规模空前的“腾笼换鸟”行动。

2016年,郑州市又启动大围合区域市场外迁,80家在绕城高速、黄河大堤、万三公路以内的商品交易市场被要求在2018年年底前进行外迁和转型升级。

在这场涉及数十万人口的大转移中,商户由最初的不理解到踏上转型路,市场也由当初的硬件老旧、杂乱无章变为业态先进、布局合理。

“郑州市场外迁走在全国前列,只能摸索着前进。以后洛阳、许昌等地也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个人判断也会走市场外迁这条路。现在不外迁,等到以后会出现更大的问题,现在政府等于提前做了。”郑州市市场研究院院长、市场协会名誉会长薛歧庚说。

数据显示,自市场外迁工作启动以来,郑州市已完成外迁和提升改造的市场有230余家,腾出土地3万余亩,规划的“一区两翼”十大市场集聚区全部开工建设,开建总面积1728.6万平方米(建成总面积1271.5万平方米),累计投资总额约649.37亿元,开业总面积735.8万平方米,入驻商户7万余家,解决就业13万余人,市场集聚效应和转型升级效果初步呈现。

在总结市场外迁和农贸市场提升改造这两项工程时,薛歧庚总结称,“这‘一进一出’两个工作,这么早、这么快、这么大力度地进行,我们认为政府的决策和方向是对的,这是建设国际商都的需要。”

腾笼换鸟已7年 郑州商户今如何

河南商报首席记者 王俊伟

7年时间,郑州旧貌换新颜,这其中不可不提市场外迁。

靳耀鹏等商户,他们是经营个体,从郑州西站路纺织大世界、连云路百货一条街、火车站商圈、纬三路水产批发市场走出来,进入新的市场,完成“华丽转身”。他们写就了郑州批发零售业近7年来全新的商业故事。

故事里的商户,带着或不舍、或纠结、或迷茫,抑或充满期待的心情,从旧有的或舒适、或煎熬的市场里搬出来,走向一段崭新的商贸旅程。他们是7年市场外迁的直接参与者。

我们将从历史回顾、外迁现状、成绩、问题来梳理7年来郑州市场外迁走过的路。

故事

几年来

外迁成了他们一家的主题

十几年前,靳耀鹏的家在中原区朱屯,紧挨着西站路纺织大世界。

1996年,友爱路上的纺织品商家被要求“退路进店”,2000户商家在腾挪中流失至六七百户,进了西站路纺织大世界。居地利之势的靳耀鹏于第二年进入这个市场,做起纺织和窗帘生意。

回忆这10多年来,靳耀鹏说:“我的半条命都是从那儿挣来的,我的青春就在那里。”

据说,当年在纺织大世界,一年营业额三五个亿的大有人在。当时纺织大世界的个体私营经济协会副会长马永全回忆,尤其是头几年,很多商户“赚钱跟拾钱一样”,弄个1.5米宽的小铁皮车摊位零售,一天卖一万多块钱也正常。

所以当后来纺织大世界因都市村庄改造而不得不外迁时,很多人都不舍,当然包括靳耀鹏,“它被扒的时候,我就差哭了。”

但城市扩张、升级的节奏,还是没有留下多少能让他们慢慢留恋的时间。

几年来,不仅靳耀鹏经商地纺织大世界外迁,他的家朱屯拆迁了,他在朱屯的工厂搬迁了,甚至他爱人的老家中牟雁鸣湖也拆迁了……这些变化几乎成了他一家人在这段历史中的主题符号。

改变 外迁后商户多倍增长 市场规模扩大

熟悉靳耀鹏的人说,除了生意,他还有俩爱好:一是哈雷,一是潜水。

这两项运动,都算得上是少数人的运动。据说,哈雷这个品牌宣扬“自由与独立”精神,骑手们要的是那种情怀和生活态度,那种仗剑走天涯的感觉,而潜水运动可以给人以沉静、放松。

也许,哈雷和潜水给了靳耀鹏更多的思考空间——他就是一个爱琢磨事儿的人。

靳耀鹏琢磨,外迁是经济和城市膨胀到一定程度后的必然。他说,未来,一定还会有外迁,不可能搬迁一次能管整个下半辈子,如果不拆,那就意味着市场萎缩、经济不好,市场没有再次膨胀,所以从这个角度讲,“我期待着下一轮的市场外迁升级。”

“以前郑州人口多少?从200万人到八九百万人,城区面积扩大多少?新住宅增加多少?”回到他的行业,他觉得这对纺织品的需求肯定也是十几倍、几十倍地扩大。

不光需求扩大,商户数量也在迅猛扩张。曾经在纺织大世界的几百商户,后来大都去了锦荣轻纺城、元通纺织城、锦艺轻纺城等市场。锦荣轻纺城总经理李广提供了一个数字:仅锦荣轻纺城里的窗帘商户,目前已经有七八百户。

当时纺织大世界的窗帘商户是多少呢?纺织大世界搬迁时,靳耀鹏家距离市场近,他参与了搬迁前商户们的一些工作,清晰记得这个数字:169户。

商户规模扩大的背后,也需市场承载能力增强,在上述三家纺织品市场中,有一铺难求的,也有吃不饱、空商铺的。

现状 外迁后的生意 当然也会有好有坏

市场外迁,往往是发展大势下的不得已,或是为了迎合这种大势的主动作为,但不管哪种情况,外迁已然成为一种现实。

只是,这样一种现实,必然意味着利益的重组、渠道的重构——哪怕是部分重构。每一个商户,都想成为“迁迁更健康”的那一个,谁也不愿意被大势碾压。

但任何事情,都无法割裂来看。如果单纯地比较外迁前后的生意,哪个更好,哪个更坏,显然会有失偏颇。

就好比郑州几家新的纺织品市场,有人生意规模日益扩张,从原本一个小商户到年销售额超过2000万元,也有人曾经风光无限,年销售额千万元、上亿元,如今出现了萎缩,销售额下降不少。

向宾馆酒店供应面料的杨先生就坦言,如今纺织品的销售规模不如当年在纺织大世界的鼎盛时期。但他认为,这其实和外迁没有关系,外迁不是减分项,而是加分项。在他看来,这和各行各业的大环境、大趋势有关系。

他举了个例子。比如他的部分宾馆客户,经济好的时候,床上四件套三四个月换一次,但现在,快半年还不更新一套,有的甚至能用两年,“为啥,使用频率下降,客人入住率低了。”

在郑州百荣世贸商城,总经理徐国珠则给出了一组整体数据。他认为,商户外迁进入百荣之后,有50%的商户生意做得更好了,30%的生意会和原来持平,还有20%的生意出现了滑坡,“那些真正手里有大客户的商家,比如拥有像河南的四方联采这样的客户,其生意还是很好。但一些本来实力就比较差,也许搬来搬去,就更差了。”

意义 市场外迁腾笼换鸟 助推商都凤凰涅槃

相比外迁商户的个体得失,作为一盘大棋,外迁之于城市、之于产业、之于商户整体利益来说,更值得支持。

郑州市市场研究院院长、市场协会名誉会长薛歧庚认为,市场集聚效应和转型升级效果已经初步呈现,实施中心城区市场外迁对于郑州市城市品位的提升、功能的完善、资源的整合、市场的发展、民生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其实,不光是郑州,外迁一些影响老城区发展提升的功能,也是城市变迁的题中之意。

薛歧庚对比其他城市的市场外迁后,他认为,郑州批发市场外迁的特点就是把市场规划和城市整体规划紧密结合起来,打造约54平方公里的“一区两翼”城市新格局,将外迁的批发市场整合为十大超百亿元的市场集聚区。此外,整体外迁更有利于保护商户资源。

整体看,市场外迁改善了中心城区交通,方便了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提升了产业层次,拓展了中心城区发展空间,提升了郑州的城市形象。

可以说,这场腾笼换鸟的市场外迁,助推了商都郑州凤凰涅槃。

否则,如果按照以往低辐射、低规模的方式走下去,无异于温水煮青蛙,市场、商户和物流企业发展的空间将受到限制。

【责任编辑:钱艳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