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新宝堂携手台湾南台科技大学挖掘陈皮新价值

28.03.2016  15:02

 台湾南台科大校长戴谦(左)与广东新宝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长罗建峰(右)完成签约仪式。

    启超故里,陈皮飘香。一张小小的新会柑皮,已经演绎成巨大产业。近年来新会以陈皮品牌为引领,加快陈皮标准化生产和全产业链建设,包括引进生物科技令新会柑肉变废为宝。作为广东老字号的“新宝堂”陈皮有限公司担起产业发展先锋角色,率先与科研队伍合作,重点开发新会柑果肉制成的酵素,新宝堂的柑酵素产品将在不久的未来面世。

    2016年3月8日,广东新宝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台湾南台科技大学,在台湾南台科技大学举办了“跨海峡交流产学合作签约”记者会,台湾南台科技大学校长戴谦,广东新宝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长罗建峰、副董事长叶昆成出席本次会议。

    记者会上,双方签订“产学合作暨技术授权”,包含20万元先期技转金、160万元产学合作案以及后续合计300万元的产品权利金,合作金额共480万元,台湾南台科大正式成为广东新宝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新会柑酵素与陈皮酵素的研发基地。

    广东新会,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新会柑、道地新会陈皮的原产地,每年生产大量的陈皮供应市场,其传统的陈皮制作技艺已有700多年历史。因为“皮比肉贵”,当地习俗是“取皮弃肉”,所以每年大约有7万多吨新会柑肉被丢弃。但是,如果将柑肉加工成新会柑酵素,企业和广大柑农可以受益。

    酵素是目前流行的功能型产品,具有很好的保健作用,很受欢迎,而新会柑肉则是非常理想的原材料。据研究显示,新会柑肉含有丰富的钾、B族维生素、维生素C及抗氧化成分、抗癌成分、抗过敏成分,并含有丰富的类黄酮、多酚、类胡萝卜素等多种化合物,因此新会柑肉具有非常丰富的营养价值。本次跨海峡产学合作,利用新会柑肉开发高附加价值的酵素饮品及高效堆肥等柑肉副产品,预计可提升70亿元的产值,并解决废弃柑肉浪费与环境污染等问题。

    记者会上,戴谦表示,本次跨海峡产学合作,校方将整合通识教育中心、生物科技系、化学工程与材料工程系等跨系资源,同时运用本校生技产品技术研发中心的吨级发酵试量产工厂,提供生技制程产品试量产制程开发,包括发酵槽放大(5L至1000L)、分离纯化、冷冻乾燥、喷雾造粒、胶囊填充、300L超音波萃取浓缩机等完整试量产生产线测试,透过分享与相互交流,将台湾学术界优秀的研究开发能力展现在全世界面前。

    学院里的高科技必然选择市场上的老字号来实现产学合作,台湾南台科技大学牵手广东新宝堂,可谓天作之合。新宝堂创立于光绪三十四年(西元1908年),是一家有108年历史、具有深厚品牌文化底蕴的“广东老字号”企业,是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新会陈皮制作技艺”传承单位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经过四代传人的努力,新宝堂已发展成集新会柑GAP种植示范基地、新会陈皮原材料批发、新会陈皮食品研发深加工、新会陈皮连锁专卖店和电子商务、生物科技于一体的新会陈皮开发的企业。近年来,新宝堂更是积极投入新会柑肉酵素产品开发,希望将最天然无害的产品带给消费者,为大众的健康尽一份心力。

    据悉,新会柑具有很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对新会柑肉的开发利用,可以大大提高新会柑的资源利用率,增加新会柑加工产品种类,提高新会柑产业的经济效益。这方面新会区政府一直在大力推进,鼓励企业进入此领域进行研发;随着陈皮产业深加工、新产品研发和多元化发展,新会柑的开发和利用力度、速度和广度将不断加强,新宝堂与时俱进,跨海峡与科研队伍合作,研发新会柑酵素系列产品,弘扬新会陈皮价值文化,将在新会柑肉和陈皮的深加工领域起到领军作用。

    罗建峰表示,此次与台湾南台科技大学深耕产学合作,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不但可以解决果肉对环境污染的问题,同时可以提高新会陈皮副产品的附加价值。在合作过程中感受到校长以及团队对双方合作之高度重视,希望充分带动生技产业、新会陈皮行业发展,为人民健康产生正面效益,创造两岸合作的最佳典范。

编辑:闫志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