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入广阔基层 记录老区变迁——记者走基层活动综述

03.03.2017  05:06

    《欢乐过腊八》《年味里罗城》《咱村自己办起运动会》……一组组图文并茂的报道,烘托出鸡年春节浓浓的年味;

    《奇龙岭里奇事多》《大山脚下的“蟹大王”》《农贸市场里的“民生大戏”》、《土树桩盛开“洋月季”》《小吊瓜做成“小金瓜”》《公租房里的笑声》《“好彩头”拔头彩!》《80后小伙还账记》……一篇篇沾满泥土气息的文字,记录下信阳新春期间广大农村的热闹场景;

    《二郎村脱贫“三板斧”》《月儿湾的故事》《淮滨“农民工”董事长的“三步走”》《“九村十品”助推脱贫攻坚》、《蘑菇棚里话脱贫》……一个个生动的故事,讲述着信阳当下正在全力推进的扶贫攻坚工程。

    近期,类似这样的报道,在信阳日报以及信阳日报传媒集团的各类新闻发布平台上,几乎每天都能看到。自今年1月初本报启动记者走基层活动至今,共发表文字、图片、新媒体等各类稿件近400篇,系列报道5组。70多名记者编辑在社长、总编辑等带领下,兵分八组,进企业、访农家、入社区,新农村建设的日新月异、精准扶贫过程的感人事迹、返乡创业者的昂扬斗志和新农村的移风易俗,老区今日的变化,本报记者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们一路走一路感动,一路写一路收获,一幅幅蓬勃向上的春之画卷徐徐展开。

    本报策划的脱贫攻坚这一年系列报道是记者走基层活动的重头戏之一,《众志成城摘穷帽》《抓铁留痕战犹酣》等8篇文章介绍了信阳各地精准脱贫的好做法,一经推出,各界叫好声一片。《这个信阳小伙,专门帮农民工维权!》讲述了一位息县小伙免费为信阳在外务工者提供法律援助的故事,关注在外创业务工者。《村里“办车展”!我被堵在路上,当起了临时交管员》《女记者的乡愁:我回到了老家,小山村却与我渐行渐远》则反映当下农村的发展现状,在反思中引起许多读者强烈共鸣。

    积极关注焦点,回应社会关切是本次记者走基层的另一个侧重点。春节前,信阳市发布了《信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在信阳市中心城区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通告》,信阳市以及各县区积极响应“禁燃禁放”的通知。节日期间,信阳的“禁燃禁放”执行情况究竟怎么样?为了回应广大读者的关切,记者走访我市中心城区大小街道,采访市环保、市环卫、120急救等相关部门,及时发布《除夕夜,信阳开展“禁放烟花爆竹”专项清查行动》《环卫工:政府禁放禁对了》《禁燃禁放取成效 

安静祥和过大年》等十余条新闻,把信阳市民对“禁燃禁放”的通告执行到位,信阳满城清爽,禁放效果明显,度过一个清新祥和的节日的信息及时传播了出去。

本着停报不停“”的原则,1月27日(除夕)至2月3日(正月初六)这几天,信阳日报传媒集团充分发挥全媒体平台“中央厨房”作用,其旗下的信阳新闻网、信阳日报官方微信、信阳日报微博发布厅、信阳日报报晓风客户端等新媒体平台24小时滚动发布本报记者利用走亲访友时机抓取新闻,第一时间把大量鲜活、生动、接地气的新闻稿件奉献给读者。《晒晒政法干警的年夜饭》《大年初一的环卫工》《278台公交车投入运营  大年初一 我市交通秩序井然》《正月初二  信阳东站迎来客流高峰》等稿件,把关注的目光对准了坚守岗位的一线工作者;1月31日(正月初四)信阳迎来一场中雪,给市民出行带来了不便。《信阳火车站职工除雪保畅通》《路况播报:因降雪,信阳高速事故多发,警方已赶到现场,高速已封》等新闻稿件,及时为市民出行提供预报。

    仅春节放假的7天时间,信阳新闻网共发稿92篇,信阳日报报晓风客户端发稿111篇,信阳日报官方微信发稿42篇,信阳日报微博发布厅发稿80篇,阅读量近百万,其中一条关于旅游出行的微博阅读量达到20.3万。

    春节假期期间,信阳出现了一系列全新景象,为了及时把这些鼓舞人心的数字分享出去,本报上班后第一天就安排记者深入采访,及时推出《“0”!禁燃禁放祥和年》《189.85万人!四海游子返家乡》等“数说信阳春节新景象”一组共6篇系列报道,剖析数字成因,讲述数字背后的故事,阐述我市深入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建设“五个信阳”的生动实践和成果,为争创新年开门红凝心聚力,营造氛围。

    一路走来,本报记者记录信阳一年来发展的变迁,收获满满感动。

    “这是我当记者以来写的最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通过在基层采访,我才真正地感觉到信阳不缺少好新闻,缺的是多走多看多思,历练自己的眼力和笔力,才能写出有思想有价值的新闻作品。”本报年轻记者李海的话,参与走基层的很多记者感同身受。

    “基层让我获得了锻炼和成长。这些年我写了很多作品,没有一篇感人的报道不是来自深入一线的基层,我深刻体会到作品好不好,不在于文字多么华丽,在于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融入最普通的劳动者中。”本报记者时秀敏说,比如通过走基层,我发现农村春联有了变化,灵光一闪,策划了一组《春联背后的故事》系列报道  ,熟悉的画面,朴实的语言,很是喜闻乐见,所以大家都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