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准利率三年首次下调 房地产市场或将松绑?

31.03.2016  16:15

  据悉,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2年6月8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及个人住房公积金存贷款利率相应调整。这是自2008年12月23日以来,近三年半时间内的首次降息,经过此次降息后,5年期以上贷款利率降至6.8%,恢复至去年4月份的水平。

  业内人士普遍人士,本次降息旨在稳定宏观经济、防止通货紧缩对部分领域带来的风险、与国际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变动保持协调一致、稳定和促进经济增长,增强流动性而出现的货币调整政策。对于楼市来说,降息将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贷款购房者的还款压力,但是在当前限购、限贷等楼市调控政策执行的大背景下,此次降息将难以撬动成交量的快速回暖,房地产市场松绑还为时尚早。

  预防通货紧缩风险

  与国际经济体货币政策统一

  中国指数研究院天津分院研究总监钟文辉表示:“央行自2012年6月8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0.25个百分点,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及个人住房公积金存贷款利率相应调整,调整后一年期存款利率为3.25%。央行3年半以来首次下调利率,是为管理通货膨胀。其实自2010至2011年,央行曾5次上调利率,自去年下半年来三次降存准率后终于选择降息,根据历史经验,这进一步明确了货币政策由从紧转为放松的大方向。

  数据显示,2012年以来居民消费价格(CPI)涨幅明显回落,市场预期5月CPI在3%左右,通货膨胀的压力大幅缓解。同时,生产者物价指数(PPI)持续负增长,说明当前经济增速减缓。“因此,在当前经济放缓的背景下,降息可以有效地提振市场信心,加之上月央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双率’调整将有效地通过货币手段预防通缩带来的市场风险,应对经济增速的回落。”北京金环房地产咨询有限公司高级分析师李丽分析。

  事实上,本次降息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为了与国际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变动保持协调一致。目前国际经济形式较为复杂,欧债危机持续发酵,加大了全球经济下行风险。“为提振经济,维持经济增长,近期瑞典、巴西、印度等地纷纷降息,6月6日,欧洲央行更是宣布维持现行利率不变。”钟文辉说,“相关机构研究表明,央行降息是与国际上其他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变动保持协调一致。

  购房者月供压力减轻有限贷款50万每月少还75元

  本次降息将对购房者产生何种影响,购房者还款压力是否将会有所减轻?我爱我家市场研究部经理郭燕表示,本次利率的下调并非针对楼市的专项政策,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贷款购房者的月供成本。

  “以等额本息贷款50万元、20年还清、基准利率计算,降息之后购房者的月还款额由3891.52元降低至3816.7元,减少了74.82元左右,20年还款总额减少近18000元。”郭燕举例表示,由此可以看出此次降息对于购房者月供压力的缓解有限,月供额度仍远远高于2010年以来连续五次加息前的水平。

  房地产调控依然从紧

  成交量快速反弹不会出现

  尽管央行三年半来首次降息对楼市是一大利好,但业内人士普遍表示,未来一段时间,房地产调控仍将维持从紧态势,降息将难以促进购房需求短期内迅速释放,市场观望氛围仍将持续。

  “对于楼市而言,降息将有利于缓解开发商的资金压力、降低贷款购房者的购买成本,但是在楼市宏观调控‘限贷、限购’的从紧政策态势下,楼市在短期内很难迅速掀起购房热潮。”地产资深人士王建表示,对于开发商而言,降息使开发商贷款利息有所减少,但与销售所造成的巨大压力相比,降息所缓解的资金压力只能是“杯水车薪”,而目前最有效的促进销售的方法依然是“以价换量”,因此在未来几个月内,这种打折促销方式仍将持续,“我前几天看了一项统计,天津市现在打折楼盘有340家之多,这使得购房者对房价下降预期越来越高,因此,成交量在短时间内很难因降息而迅速提升。

  从政策层面来看,楼市的调控从紧的政策也依然没有放松,近期住建部及时叫停地方楼市调控政策的放松,“限购、限贷”等政策依旧严格执行,显示出当前国家针对房价的调控仍为结束,大量投资投机需求仍难以入市,不会使得成交量快速反弹。

  “对于刚性需求购房者来说,本次降息对于购房者月供压力的缓解有限,但当前政策及市场均使得购房者对于房价下降的预期愈加强烈,购房成本的小幅下降将难以使得此类需求短期内迅速出手。”郭燕说,“今年以来,宏观经济增速有所放缓,目前央行已三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加之本次降息都在信贷环节上为首次置业购房者带来一定程度的支持,但是在当前宏观调控并未转向、房价下降预期强烈的背景下,‘双率’的调整将不会直接刺激购房者的大量入市,下半年若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仍存在利率下调的可能性,若年内出现多次降息之后,对于楼市的促进作用将有所体现,成交将有所增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