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T-UPW”培养模式下的河南大学名师领航工程案例入选“国培计划”十周年50个优秀培训实践案例

10.11.2020  11:14

自2010年“国培计划”全面实施以来,全国各地各校因地制宜探索出了一批先进做法,涌现出了一批先进典型,为总结推广“国培计划”十年来的有益经验,充分发挥“国培计划”的示范引领作用,教育部“国培计划”—中小学骨干教培训项目执行办公室开展了“国培计划”十周年典型案例征集工作。经各地各校推荐、专家遴选,评选出50个优秀典型工作案例和50个优秀培训实践案例,现将名单予以公布,见(国培办2020)10号文件。请各地各校认真学习借鉴优秀案例做法,充分发挥典型案例的示范带动作用,全面深入推进教师培训工作。

河南大学优秀培训实践案例“T-UPW”培养模式下的河南大学名师领航工程案例榜上有名,这是我校进行”国培计划”工作十年来,一次重要的培训成果展示!我校将以本次表彰为契机,进一步加大创新力度,完善机制体制,优化资源配置,增强服务意识,严格过程管理,强化质量保障,聚焦品牌培育,再铸“国培”新辉煌,为推动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建设教师教育强省,做出河南大学应有的贡献。

附件:“T-UPW”培养模式下的河南大学名师领航工程

为落实《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按照《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工作安排,教育部于2018年启动“国培计划”中小学名师名校长领航工程。河南大学成为“国培计划”中小学名师领航班培养基地,文学院初中语文学科名师培养基地成功获批。通过双选,来自青海西宁一中的张晓慧、贵州安顺市平坝二中的台桂莲两位名师成为本基地首批学员。

基地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着力探索名师领航工程“T-UPW”培养模式,致力于造就学科知识扎实、专业能力突出、教育情怀深厚的高素质复合型教师,着力推进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一、“ T-UPW ”模式的精髓要义

T-UPW”培养模式以学员为本位,发挥高校学术资源优势,整合名师工作坊、实践基地等优质教育资源,高效促进受训教师的专业发展。该模式中“T”处于核心地位,代表受训学员(Teachers &Trainees),这体现了该模式因材定格的培养理念;“U”代表以河南大学为主的高校教育资源(University);“P”代表供学员跟岗、访教的实践基地(Practice Base);“W”代表名师工作坊(Workshop),是学员集聚专业智慧、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的交流平台。

基于“T-UPW”培养模式,为落实教育部“卓越名师”教育理念,促进两位名师跨越提升,基地与名师从多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思考和有益探索:

(一)微团队助力

聚焦微团队精而准的视域理念,成立名师工作坊并安排两位教育硕士担任名师的助手;秉承“按需培训”的培养原则,基于其已有的科研成果和一线教学经验,充分了解青海、贵州中小学语文教学现状,精准调研起点与需求,科学设置培训方案,合理安排研修课程。按三年统一规划设置语文文本解读能力与培养、语文前沿问题与研究方法、教育学前沿理论等多方面的研修课程。

(二)众筹式培养

基地以名师为首位、专家为高位、课堂为本位整合资源,对其进行众筹式培养,配备教育发展导师、学科理论导师、学科专业导师和学科实践导师,形成立体、循环、实践的培养模式。

(三)互融式学习

开设线上线下互融式学习课程,注重开拓学术视野,提升理论水平,完善知识结构,积极探索教学实践和教育理论深度结合的路径,助力其从“教学名师”到“学科型教育家”的跨越提升。

(四)学研双驱动

文学院具有完备的本硕博培养体系和专业的语文教师培养团队,是名师开展学术研究、提升理论水平的智库,为其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提供支持。为进一步提高其学研水平,基地安排她们深度参与我院的本科师范生、教育硕士教学活动和教育实践指导,并聘任其担任教育硕士职业导师,参与教学活动和培养指导,分享丰富的教育经验,共同探讨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法技能,实现“学-思-研”的完美结合。

二、科研经验下的创新落地

河南大学文学院学术积淀深厚,拥有一支科研实力雄厚、富有创新精神的学术团队。该团队以成就“学科型教育家”为目标,按照“因材定格,学研并重,养用结合,跨越提升”的思路设计培养方案,以文学院、教科院深厚的学术底蕴为依托,致力于中小学语文学科教育专家的培养与研究,以促进中小学名师向学科型教育家的跨越为重点,积极探索名师培养的新路径。

(一)基础保障

1. 制度保障

2018年3月,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提出:“实施中小学名师名校长领航工程,培养造就一批具有较大社会影响力、能够在基础教育领域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的领军人才。”河南大学充分发挥培养基地示范引领作用,认真贯彻落实文件精神,成立以院长为组长的工作小组,确保培训制度化、系统化、高效率、高质量。

2. 经验保障

河南大学是首批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并长期承担着“国培计划”项目,着力建设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创建名师培养基地,具有深厚的理论支撑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目前已取得多个名师工作坊挂牌、课题立项等成果。河南大学文学院长期承担河南省高招语文阅卷工作,积累了丰富的语文教育经验。同时整合省外教师资源,主要包括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张秋玲,四川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靳彤,江苏师范大学教授魏本亚等省外名师资源。

3. 物质保障

河南大学为参培教师提供充分的物质支持。改善培训设施及环境,提供智慧教室等新型高端教室;提供实践基地,供学员跟岗、访教;为学员定制个性规划,提供珍稀文献传递等服务。

4. 成果保障

河南大学为参培教师研修成果的结集出版、论文发表提供全额资助。同时以河南大学出版社为依托,积极与国内权威出版社加强联系,为学术成果发表提供较好的平台和便利,为学员的成果转化提供保障。

(二)“三线三环节”创新引领

为使两位名师得到切实提高,我们基于课堂、案例、诊断理念,形成一线专家与名师、一线教学名师与基地名师、一线教育硕士与名师精而准的三条培养路线,生成质疑、反思、互融环环相扣的三环节,藉此“三线三环节”模式引领“学科型教育家”的成长。培养路径基于两位名师参与课程建设、集体备课、课程实施、评课反馈、微课题研讨、教研活动、学科组建设、教师培训等系列活动。

(三)科研全方位提升

按照“学研并重”的培养思路,学科理论导师在授课过程中注重研读和讨论国内外相关的教育名著,提升其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和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同时为加快实现“教学名师”到“学科型教育家”的跨越提升,基地对两位名师进行学术规范培训指导,要求其结合当地教学实际进行研究,以项目制培训促进其学术水平的提升。学科专业导师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语文知识体系入手,注重其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的更新,提升其教育教学创新能力。学科实践导师总结教学经验,完善教学风格的定型,全面提升语文教学设计与实施的能力,以求鲜明特色的教育思想与语文教学新模式。

三、深度融合下的案例实践

为适应教育现代化对教师队伍的新要求,本基地遵循教育规律和教师成长发展规律,进行了以教师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为主题的案例实践,为发展更高质量更加公平的教育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障和人才支撑。

(一) 语文教育理论的深化与学习

1. 学术论文的规范与培养

经过系统研修和集中培训,两位名师的职业素养与学术素养完成了从课堂经验的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在2018年11月20日举行的开题报告会上,两位名师分别阐述了其课题《初中语文知识能力点序列化精准教学研究》《彰显个性之阅读与写作系统化教学研究》的写作思路,顺利通过开题。她们将把先进的教学理念带回当地,应用于课堂教学、校本研修、工作室建设中,使其研究成果产生辐射效应。

2. 语文课程的研修与提升

2018年9月中旬-11月中旬,先后听取博士生导师刘志军、李伟昉、王宏林、李桂荣、刘进才和河南省基础教研室正高级教研员丁亚宏开设的《信息化背景下中学课程资源的整合、开发与利用》《西方教育思想与经典文本教学研究》《文学理论基础与前沿》《新课程理念与课堂教学艺术研究》《文本解读理论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中学语文好课的思考》等相关课程。

3. 语文技能的实践与应用

2018年11月4日,在文学院举行的语文教学暨教育硕士学位点建设论坛上,受聘为教育硕士职业导师。

(二) 语文教育的理念与实施

1 . 统编语文教材的研究

2019年9月15日、27日,先后与应邀来讲学的统编语文教材主编顾之川教授和教育部国培专家、江苏师大魏本亚教授就初中语文教材相关问题进行深入交流。

2. 高端学术会议的研讨与交流

2018年11月16-19日,参加第十八届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分别作了题为《开发语文课程资源,迎来语文教学春天》《有效教学策略在语文教学中的实践集粹》的主题报告。

2019年10月13日、14日,先后与应邀来讲学的复旦大学黄霖教授、台湾师范大学林保淳教授进行学术交流。

2019年10月20日,参加上海市复旦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孙宗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与实施”座谈会。

(三) 语文教育实践与应用

2018年10月31日,到郑州师院交流,并分别以“基于语文素养的‘一课一得’的有效教学实践”和“阅读悦读跃读”为专题分享其教学心得。

两位名师深度参与了我校承担的2019年“国培计划”中西部项目-青年教师助力培训(50人,10天)、骨干教师提升培训(50人,20天)、培训者团队研修项目(50人,20天)、“国培计划”中西部项目-初中经典诵读(50人,7天)等项目的培训工作,在与学员的沟通、交流中,其教育理念得到了推广和应用。

四、模式引领下的未来展望

在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的衔接上,名师领航活动应真正聚焦于校本研训问题,其思想理念应具有系统性,必须探寻其教学经验、教育思想和理念的提升之道,以此引领当地教育改革与发展。

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也,故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为其人以处之,除其害者以持养之。”本基地将继续为两位名师提供理念引领和智力支持,提供高水平师资、学术会议及课题资源,助力其尽快完成“由优秀到卓越”的提升,早日成长为“学科型教育家”;同时也注重发挥其教学经验丰富的优势,邀请她们深度参与我院的教学和科研,实现本科生、教育硕士的一体化培养。

在“基于课堂、以校为本、以应用驱动为联系”理念指导下,本基地针对两位名师的学习情况制定分级培训标准,设计分层课程,追踪实践情况,探索有效教学模式,希望为实现造就一批具有鲜明教育思想的教育家型卓越教师这一目标,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国培新方法与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