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城市掀城轨建设潮拉动经济 巨额融资现隐忧

14.05.2014  11:35

  林小昭

  在经济形势下行的情况下,对部分领域进行合理的“微刺激”是保持经济平稳增长的有效举措,这其中,城市轨道交通是一个重要的内容。

  轨交“微刺激

  河南省发改委日前称,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改委批复了《郑州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14~2020年)》,郑州市中心城区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网未来将由8条线路组成,总长约277.1公里,线网密度0.66公里/平方公里,设换乘站35座。

  按照规划,预计到2020年,郑州市区有5条运营中的地铁线路,全市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量的比例达到60%,轨道交通占公共交通出行量的比例达到25%。

  其他城市的城轨建设也在大踏步前进。今年广州地铁将掀起新一轮建设高潮,全年将有11条(段)地铁开建,全年计划有72台盾构机投入施工。广州计划力争到2017年,新建成260公里地铁线路,届时广州市轨道交通累计开通里程将超过500公里。

  按照各地披露的时间表,3月28日,兰州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全线开工建设;乌鲁木齐地铁1号线计划于4月底全面开工建设;长春地铁2号线5月全面开工;重庆今年新开工轨道交通大学城到璧山段的建设;太原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初步设计方案已通过专家评审,将于年底全线开工。

  根据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的统计,2013年末,全国19个城市共开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2746公里。其中,地铁2073公里,占75.5%;轻轨233公里,占8.5%。

  厦门大学经济学系副教授丁长发对《第一财经(微博)日报》称,在经济形势下行的情况下,对一些领域的微刺激是保持经济平稳增长的有效手段。目前我国不少产业整体下滑,工业产能过剩比较严重,因此不可能再大规模投入工业领域。而加大城市轨交投资力度,不仅能满足部分交通拥挤的城市老百姓的出行需求,而且可以消化钢铁、水泥等产业过剩的产能,又能拉动经济的增长,因此成为目前加大投资的一个重要领域。

  北京交通大学城市轨道交通系主任毛保华多次接受本报采访时说,目前大中城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水平很低,地面交通十分拥挤,从而影响了城市运转的效率,在需要投资拉动的情况下,把钱投到这个方面来,解决老百姓的需求,是风险最低的一个选择。

   中等城市地铁潮

  今年5月国务院决定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项目,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核准权限下放至省级投资主管部门,也就是说单条线路的工程可行性报告只要通过所在的省级发改委核准就行。不过,城市每一轮的轨道交通规划仍需要通过国家批准。

  目前中国获批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的城市已达36个,包括了北京、上海、天津和重庆4个直辖市;深圳、厦门、宁波、青岛、大连5个计划单列市;大部分的省会城市(海口、银川等规模较小的省会除外);苏州、东莞、无锡、常州等经济人口规模较大的城市。可以说,这些城市囊括了我国最主要的一二线城市。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