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贯通”的奥秘

16.10.2014  12:18
      487户,1765人,8个自然村,零零星星地散落在几个山坡上,大多数村民多年来都是在贫困线上下徘徊。

        这就是3年前方城县柳河乡西峰村的真实写照。9月24日,当记者来到新建的西峰村社区时,呈现眼前的却是另一番景象:北岸小区联排别墅190套、小高层192套全部建成,已有居民入住;南岸小区已建成别墅36套,还有60套正在建设;占地1万多平方米的游园里大型喷泉正唱着欢快的歌曲。

        这场景,很难让人想象这里竟是一个偏僻的小山村。村党支部书记杜献堂介绍说,这里原来是一片荒岗,当中还有一条宽河沟。

        2011年,西峰村利用国家土地综合整治和河道治理政策,对荒岗和河道进行了综合整治。同时,将全村土地进行统一置换、二次分配,人均匀出2分地,使每户村民在社区都有一块宅基地。为确保社区用地“占补平衡”,要求每户村民必须在入住社区后对老宅基地及时复耕。一占一补,社区占地不仅没有增加,还新增耕地450亩,全村人均增加耕地0.21亩。

        杜献堂说,社区建设在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的前提下,采取自建、联建和包建的方式,村民自由选择。同时,家有劳动力的也可以参与打工,费用从建筑工价中扣除。208平方米的两层别墅,建下来每户村民只需付出11万多元。

        社区建设中,村里整合各类项目资金2000多万元,完成了修路、建坝、绿化、亮化、饮水、用电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一个现代化的、充满田园生活气息的新农村社区拔地而起。

        和西峰村不一样,券桥乡券桥村采用的是另外一种社区建设模式。他们依托集镇所在地的2个行政村,整合周边8个行政村,规划出了占地600亩,可容纳3571户15000人的新农村社区,交由本村在外搞地产开发的一家公司承建,目前已有16栋多层交付使用,4栋高层已经竣工,12栋多层还正在建设。

        券桥乡党委书记陈广福说,券桥社区是2012年批准的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在社区建设中,坚持建新与拆旧相结合,对11个村遵照先建后拆的原则,先拆村民优先入住社区。目前,已迁居社区115户,拆除旧房400余间,恢复耕地210多亩。

        看着漂亮、时尚、美观的新家,村民们给社区起了个非常好听的名字——凤凰城。村民老李说,寓意是多从这里飞出来几只金凤凰,希望生活越来越好。

        客观地说,新建成的凤凰城一期确实很时尚,设计也非常合理,不仅道路、绿化、亮化、用电、饮水、天然气等全部到位,而且还有电动车充电棚等服务居民的各种生活设施。

        把西峰村和券桥村放在一起相比较,除了在建设模式上不一样外,两个新建社区有很多相同的地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都得到配套建设,城里有的社区里也都有,比如说两个社区都配套建设有学校、幼儿园;地理位置都处在交通要道和集镇附近,交通便利、人群集中;社区附近都有一定规模的产业集群或工厂企业,既宜居,又宜业。

        宜居宜业,这正是方城县委、县政府在发展第三产业决策上的一个发展思路。县委书记褚清黎认为,二产、三产都是方城的短板,二产正在发力,三产也必须活起来,但三产必须有产业支撑,和二产结合起来共同提升,最好的途径就是通过城镇化来带动。

        方向明确了,关键在于统一思想,褚清黎在全县领导干部会议上专门花费了一大段时间来阐述这个思想:新型城镇化的引领作用对于县域经济的发展来说,具有强大的“统”的功能。对方城来说,一个是要打造中等宜居城市,一个是要推进城乡一体化,二者必须同步推进,达到“城乡贯通”。

        实现“城乡贯通”,在县长康连星看来,那就是城区要在宜居上做文章,没有宜居,城市就没有什么吸引力,当然更不会有消费力;城乡一体化主要是发展理念一体化、规划一体化、投入一体化、程序一体化、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一体化,抓手就是构建“大城建、大交通、大教育、大卫生、大文化、大商贸、大生态”的格局。一旦中等宜居城市的目标实现了,城乡一体化的目标实现了,主导产业发展起来了,生态环境优化了,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了,新型城镇化的“统”的功能也就达到目的了。

        在县城建设上,方城县确定了“东区建设高标准、中区整治促提升、老城改造变新貌、潘河妆扮出靓景”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中心商务区和特色商业区,打造城市综合体。在中心集镇和中心镇区建设上,方城县一方面把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向下延伸作为重中之重,道路、学校、卫生院、饮水等必须配套跟进,以环境吸引人;另一方面,注重构建产业支撑,以产业聚人。券桥社区投资1800万元新建了一所32个班的小学,校园里各种配套设施齐全,不仅满足了本社区适龄儿童的就学需求,就连外村乃至县城周边务工人员的子女也都来求学。目前,一所初中、一所养老院和社区服务中心也正在建设中。西峰社区建成后,在周边已引进韩国车隆艾业、河北白沟皮件加工、安徽蚌埠制衣、北京门业等企业入驻,就地转移安置本村劳动力500余人;券桥乡在社区东部规划建设了工业园,在西部规划建设了高效农业园,安置近3000名劳动力。

        券桥乡乡长张强说,社区里的居民早上把孩子送到学校后,就去周边的企业打工,下班再把孩子接回家。乡党委书记陈广福说,乡里建设社区的时候,连村民的农具、粮食怎么存放都安排好了。社区对面就有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种地农民的农具、农机都存放在那里,既可以自用,也可以统一由合作社调配租用。参加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农田可以自己种植,也可以托管给合作社种植。粮食可以存到合作社,可卖可换,十分方便。

        券桥村党支部书记李保成还兼任着泰盛源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副理事长,合作社现在已吸纳810户社员,托管社员土地近9000亩,每年都以高于市场价格收购社员粮食3万吨左右。他说,现在居住在社区的村民已经和城里人没有了啥区别,家里干净整洁,楼下就有超市、饭店,城里人有的这里都有。

        西峰社区和券桥社区的实践,生动地印证了县委书记褚清黎对发展城镇化的现实构思。正如其言:城镇化并不是说让人们都往大城市里流动,必须正视中国是个农业大国的现实,如果都蜂拥到大城市,不仅城市的承载力受不了,而且还会出现很多社会问题,就达不到宜居的目的。大多数人还是应该在中小城市和中心集镇生活,在乡土的一定半径之内逐渐改变生产和生活方式,不断提高生活质量,而且能够享受和城里人一样的公共服务资源。

        经济学原理表明,第三产业不仅是经济增长和就业增加的主要动力,而且也是城镇化的主要动力。方城县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努力把城镇化与二产、三产相融共生,为加快形成“城内大商场、城中商业街、城郊大市场、城外大物流、乡镇大流通”的发展格局,构建城乡一体、内外融合、主体多元、业态合理、网点齐全的现代商品市场体系创造了有利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