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地变梯田 美景天下传

11.01.2019  11:40

——河南省栾川县土地整治工作纪略

编者按:土坡地,白费力,一年到头没收益,地处大山深处的河南省栾川县本是个贫困县。为有效保护耕地,提高土地产出效益,该县通过实施土地整治工程,换来了农业转型发展,一处处采摘园和蔬菜基地蓬勃成长起来。土地增收,农民群众从中受益,家门口致富的梦想离他们也近了。

(崔世俊  王珂)

隆冬时节,笔者来到河南省栾川县秋扒镇,在一处土地整治区标志牌上看到这样一组数据:

2016年以来,栾川县潭头镇等7个镇土地整治规模502.8亩,修筑道路1.2万米,建起提灌站4座、蓄水池35座,修建阀门井112座、泄水井95座、给水栓901座,栽植防护林木2236株……这一串串略显枯燥的数字,正是栾川县国土资源局近年来土地整治工作的成果之一。

土坡地,白费力,  一年到头没收益

栾川县属国家级贫困县,山大沟深,峰峦叠嶂,俗称“九山半水半分田”,全县耕地保有量25.57万亩,人均耕地0.75亩,而且大部分耕地分布在丘岭、山坡上。农民基本采用传统模式进行耕种,完全“靠天收”,一年到头忙碌,也难以有好收成。当地流传着“土坡地,白费力,一年到头没收益”的顺口溜。

部分村民宁愿外出打工,也不愿守着几亩贫脊的坡地过日子。尤其在近几年来,南下打工的人越来越多,导致部分山坡地闲置、搁荒,杂草丛生,让农业生产受到创伤,给全县脱贫攻坚工作带来不利影响,美丽乡村建设更是难以起步,当地干部群众也是忧心忡忡。

粮袋子,命根子,  土地整治来助力

栾川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路在何方?栾川县委、县政府陷入深思。经过几番讨论,他们认为,保耕地就是保护农民的命根子,整治土地就是保护农民的粮袋子、钱袋子。随后,一场土地整治大会战在全县7个乡镇(管委会)的30个行政村打响。

栾川县成立了以县政府主要领导为指挥长的“土地整治项目指挥部”,在7个乡镇(管委会)分别成立了“土地整治项目领导小组”。机构的成立,为土地整治项目工作人员鼓舞了士气。

项目指挥部严格实行项目法人制。为了防止滋生腐败现象,项目部专门制定了管理制度,给自己划出了一条“红线”,从源头上斩断伸向项目的“黑手”,杜绝工程施工中的各类违法、违纪现象。

土地整治项目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工程质量问题一点也不能含糊。栾川县严格按照《土地开发整治标准》,结合丘陵地区农业、水利、林业等部门的质量标准要求,使平整出的地块土层厚度不低于32厘米,单项工程完工后报请指挥部、监理部门审验通过后方可进行下一阶段的施工。对不符合施工工艺的工程绝不姑息迁就,立即叫停。同时,项目部还在村里聘请2名群众代表参与工程监督。在充分保证项目质量的前提下,项目尽量避开树林、墓穴,不与群众发生矛盾,不让涉地群众受损失。

新农业,生态优,  农民多多获红利

土地整治项目的实施,改善了生态环境,提高了农业生产抗御旱涝能力,增强了农业发展后劲。项目区“田成方,路成框,树成行,渠相通”,使美丽栾川又添一道亮丽风景。

站在秋扒镇白岩寺村整治过的梯田上,白岩寺村党支部书记支岳生高兴地告诉笔者:“村里的150亩山坡整治成了旱涝保收的梯田,现在洛阳一家公司准备在这儿建牡丹园,郑州的一家企业也计划来这儿建采摘园,将来这里会发展得更好。

庙子镇三湾村是栾川县国土资源局的帮扶村,村党支部书记郭康全说:“自从俺村土地被治理后,县伊水湾四星级大酒店已经跟村里签订了协议,准备依托这片梯田建起蔬菜基地呢!

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重渡沟北乡村这个深度贫困村也苏醒过来。在山顶上,笔者看到蓝天白云下层层梯田蜿蜒连绵,仿佛孕育着新希望。村党支部书记延文献指着一片梯田说:“原来这些山坡地没人愿意种,整治后机能耕、水能浇,每亩比以前多增收300元。山东、郑州的企业有的准备在这建育苗基地,有的准备发展生态农业。到时候村里的群众不仅可以从中分红,而且还能在家门口打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