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论场丨面朝屏幕,如何让教育“线上”花开?
□屈晓妍
从业二十余载,习惯了粉笔、板书,即将学会使用PPT的人民教师老张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和那个网红主播李佳琦,只隔着一场疫情的距离。
自从接到“停课不停学”的号令之后,他潜心研究学生喜闻乐见的主播风格。不出一周,get到直播带货套路的老张就已经变成了学校带货王,点哪道题学生背哪道。
然而并不是每个同行都能像老张一样天赋异禀,顺利完成从传统板书到互联网直播的一步跨越。他们的网课直播,往往成为大型“翻车”事故现场。
有人下课没关直播而不自知,辛苦半天饥肠辘辘对着镜头在线嗦面被学生集体“嫌弃”;有人恰好相反,忘了把麦克风打开,并且沉迷教学不看发言,对着空气上了一上午的政治课,学生啥都没听见;更别提有的老师上课实在太憋屈,忍不住抽根烟冷静下,结果直播间涉嫌违规被查封......
好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自由探索之后,教育部近日对“停课不停学”进行了一系列解释和规范。无论大学还是中小学,都不硬性要求教师直播或录播课程。那么问题又来了:不做主播不上网课,当下老师该做什么?“停课不停学”不应只是一个口号,老师要在其中扮演怎样的角色?
老师困惑,学生也好不到哪去。对于自制力稍差的低龄小朋友来说,没有老师扔过来的粉笔头,学习真的没劲头!对于还有四个月就要高考的高三生而言,课堂“仪式感”差点还不算大事,与老师的线上沟通,效率和互动性太低才真是要命。更别提限于技术条件,网课卡顿、黑屏等造成的教学质量和听课体验大打折扣,简直让人心态崩!
家长更是苦不堪言。这一届家长殊为不易,宅了将近一个月,谁家的乖乖儿还不被活活关成个“大魔王”?如今复工更是雪上加霜,需要外出的只能悬心,在家“云办公”的,看见班级微信群里“请家长在家里督促孩子把XXX教材的XXX内容自学一遍”,顿时心累再加一重。
一句“停课不停学”,让政策制定者颇为伤神,施策的对象又叫苦不迭。围绕着祖国花朵们的学习大事,各界可谓用心良苦。然而非常时期,面朝屏幕,如何让教育“线上”花开?我想,要解答这个问题,既要举重若轻,又要举轻若重。
这是被疫情耽搁的开学,为何不可看成是一个被迫延长的假期?学习并不等同于上课,谁说假期就没有收获?疫情过后,一切将重回正轨。一两个月没有正规上学,不会影响孩子们成为栋梁之才。更何况,四川、广东、山东、陕西等地近日也明确中小学因延迟开学耽误的教学时间,可通过调整周末和暑期等方式补齐。在此之前,老师可以借助网络、因材施教,与学生加强个性化交流;家长则做好“伴学”,与孩子亲密沟通,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孩子知道“苟有志者无非是也”,若一心向学,则处处都是课堂。
想必教育部门频频纠偏,叫停赶学新内容、上课打卡等行为,初衷也在于此。课业虽“重”,心态要“轻”,行重心轻,方能平心静气,各安其责,不负使命。
同时也要看到,“停课不停学”里的“学习”,更多的是广义,是让孩子们在生活的波澜中思考本质,借助互联网和信息化的教学资源与特质,建立属于自己的精神天空。教学形式的演进只是为了服务教育本身的意义,疫情之下,看似“轻松”的假期,被赋予更加重要的教育使命。
正如14日下午在河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专题第九场新闻发布会上,河南省教育厅厅长郑邦山说的那样,灾难面前,在教学条件和交流空间的变化中,我们要把疫情变成教材,共同完成好这场生命教育、信念教育、科学教育、道德教育,在抗击疫情的战役中,培养出学生们坚韧不拔、从容不迫、爱国爱民的奋斗精神和家国情怀,用成长的足迹踩踏灾难,让不幸成为通向幸福的桥梁。
试想若干年后,这些在非常时期上过网课的孩子长大了,又有了自己的孩子。小朋友趴在膝盖上仰着脸问:“爸爸爸爸,当年那场新冠肺炎的时候你在干嘛呀?”
这时他就不用尴尬地清一下嗓子弱弱地说:“我看了两个月的综艺节目和电视剧......”相反可以一脸义正辞严地告诉孩子:“即便在最艰难的那两个月,你爸爸我,也从来没有放弃学习!”
【责任编辑:钱艳红 】 【内容审核:黄瑞月 】 【总编辑:黄念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