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老兵地道战亲历者张黎:怀念牺牲的地道战友们

27.08.2015  16:01
张黎向记者展示过去的老照片 - 新浪河南
电影《地道战》剧照资料图片 - 新浪河南
来源: n.sinaimg.cn
张黎向记者展示过去的老照片 电影《地道战》剧照资料图片

  □记者 游晓鹏 实习生 槐养浩 文图

   引子

  电影《地道战》是几代中国人的记忆,也记录了抗战期间冀中平原老百姓和八路军的一段传奇战斗岁月。电影是1965年在河北保定冉庄拍摄的,真实的冉庄地道战情况如何呢?

  8月初,记者在郑州见到了冉庄地道战创始人之一、91岁的女战士张黎。张黎解放后在河南工作,老家在冉庄南边不远的李庄,1941年,也是在抗日战争最严峻的阶段,张黎被调到了冉庄区委,跟随冉庄区委书记张森林等人开展斗争,亲历了冉庄地道从无到有的过程。

  “跟日伪军周璇的时候,我们常常在地道里一待就是三五天,只在夜晚上来。真实的地道战比电影苦多了,我有几次差点死于日军之手,我们区委的人基本上都牺牲了,如果我后来不被调到县委也不好说……”满头银发的张黎回忆往事,说当时从来就没有怕过,随时准备赴死,如今每每想起壮烈牺牲的战友,常常会流下眼泪。

   经历跑扫荡后投身抗日队伍

  张黎原名张文英,家中有兄妹5人,她排行老三。由于生活贫穷,张黎很小就跟着父亲去地里干活。李庄距离冉庄4公里左右,有300多户人家。1937年,思想开明的村长专门请了女教师教村里的女学生,13岁的张黎也入了学。

  1938年,日军占领了冉庄东边约10公里的张登镇。如今,因为电影《地道战》的影响,人们常把张登镇叫做“黑风口”。张登镇的敌人每隔三五天,最长一个月,就会对周围的冉庄、李庄进行扫荡,因为距离太近,老乡们不得不随时准备逃离。

  “每个村子都安排有放哨的人,蹲在村头树上盯着张登镇方向,一发现有日伪军出来就报信,老乡们便立刻动身。如果不跑,鬼子看见你会拿刺刀挑你。”张黎说,村里的老年人也由年轻人搀扶着往外走,腿脚不好的留在后面慢慢走。每天各家各户都会准备好饼子、窝窝头和简单的衣服包裹,一旦听到消息,拿着东西就跑,日军一般不在村里过夜,等没动静了,老年人会先返回村子,年轻人随后回村。受扫荡影响,村里的孩子上学时断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