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旱灾,能否让百姓节水意识从“应急”变“本能”

07.08.2014  11:48
      席卷豫、陕、蒙等12省区的旱灾,让更多人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节约用水”这四个字的分量。

 

      旱!旱!旱!树叶子干得能点着火、即将秋收的庄稼大片旱死在白茬地里、仅河南一省临时饮水困难人数就超过70万……眼下,持续多日、农作物受灾面积达5800万亩的旱情仍在蔓延。

      “节水运动”在百姓中自发展开:“呼吁节约用水,动员和影响身边所有的人一起参与……”类似的消息在微信朋友圈中热传。而诸如“洗脸、洗澡、洗衣用水都要用容器存下来,可以拖地、浇花、冲厕所……”五花八门的“小贴士”更是不断被转发,点滴中改变着人们的日常生活。

      一些节水妙招迭出。“老式马桶储水箱耗水比较严重,只要往储水箱里放一个装满水的饮料瓶,就能减小冲水量了。”许昌魏都区新兴街道办事处的工作人员利用下班时间,到辖区各个小区开展志愿服务,教授居民节水小技巧。

      在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工人利用校内的人工湖收集雨水,经过净化过滤后用于绿化喷灌;为了解决放学后自来水管“跑冒滴漏”不易被发现等问题,三门峡市一高学校在几栋教学楼上安装了定时开关装置,学生放学后会自动关闭水源。

      人们欣喜地看到,旱情在改变着一些人的生活方式和节水意识,然而,另外一种担忧也在生发:相对于“好了伤疤忘了痛”的人性特征,民间节水意识能否“长情”?

      不难看出,面对天灾,人们自发的“节水运动”更像是应急状态下的一种“本能”。“为抗旱,自己家里的车不洗了,家人朋友们节近来节水意识都明显增强。”郑州市民刘先生说。河南平顶山市启动了一项紧急应对方案,除对洗浴、足浴、洗车、游泳池、园林绿化等特种行业再进行拉网式排查全部关停外,还同时对用水量前50家工业企业实行15%-20%的限水量。

      不要等旱了再节水!似乎只有在这个时候,人们才能认真地思考下面这组触目惊心的数字:我国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28%,全国每年平均缺水500多亿立方米,三分之二的城市处于缺水中……此外,由于污染严重,我国劣V类水质水域不断增加。

      面对资源,人类的欲望似乎永远得不到满足。以北京这一水资源严重匮乏的特大城市为例,近10年来,每年形成的水资源量平均只有21亿立方米,而年用水总量达36亿立方米。巨大的用水缺口只能通过外省调水和超采地下水来缓解。

      即便如此,在日常生活中,一幕幕与节约用水相违背的案例却频繁上演,刺痛人心:近日,郑州市上百个设立在大街小巷的“爱心直饮水站”水源竟频频成了失德人的“洗菜水”“洗手水”。多年来,洗车、施工等“黑手”又伸向了消防栓。在江西南昌市,从消防栓被盗用的水一年就达2000万—3000万吨。这一水量可供严重缺水的甘肃通渭县所有居民生活至少7年……

      水资源面前没有特权,也没有例外。节水不是一场战斗,而应是一场持之以恒的战役。敌人,或许就是我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