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流转转出“真金白银”
16.07.2014 11:26
本文来源: 农业厅
农民还是那里的农民,田地依然是那块田地,正是党和政府的土地流转政策,加速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盘活了土地资源,转出了地里的“真金白银”,转出了农民的幸福生活。目前,全市土地流转面积148.1万亩,土地流转率35.4%,高出全省平均水平2.4个百分点。
市农业局负责人告诉记者,土地流转关系着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大局,决定着“三农”工作的未来。近年来,我市在稳定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按照“政府引导、产业带动、群众自愿、规范有序”的原则,突出抓好政策扶持、完善组织、创新方式、强化服务等关键环节,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规模种植粮食产量年年增
“过去村里分田到户时,基于公平,会根据土地的肥瘠等自然状况评定等级,然后按照等级进行合理分配,这导致了农户田地分散在不同的地方。”近日,农民魏东民说,“群众经常为沟沟坎坎的分界闹矛盾不说,耕种起来也极为不便,没法使用大型农机。在农业机械化的今天,这无疑会影响土地的效益。”
他掰着指头,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亩地如种粮食的话,扣除各种费用一年收入不多。可每家都得为这几亩地买农机、农具,大到车辆、犁、耙、水泵,小到钎、锄、镰,缺一样都不行!这种分散的重复投资你说浪费不?而土地流转后,我加入的许昌惠民现代农业专业合作社实行统一管理,解决了这一难题。”
魏东民说的是许昌惠民现代农业专业合作社,位于许昌县张潘镇,成立于2010年,现有276位社员入股,拥有联合收割机30台,拖拉机36台,自走式玉米收割机17台,各种配套农机具共400台(套),其他各类设备共150多台(套),是全省最大的农民专业合作社。
在种植粮食上,这家合作社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播种、统一农资、统一管理、统一收割、统一销售,这既能大大降低成本,又能统一购置大型农机具,实现农业经营向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方向发展。
该合作社理事长王运来告诉记者,他们以服务周边群众为主,包括许昌县的将官池镇、五女店镇、陈曹乡,以及鄢陵县、临颍县等地。今年他们已经与五女店镇的9个村签订合作协议,为其提供收割、播种、植保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服务。
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是要素投入的集约化、资源配置的市场化、生产手段的科技化、产业经营的一体化。由此看来,土地流转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做大做强提供了条件,也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客观要求。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这就要求我们在实现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必须实行土地流转、转变传统土地耕作经营方式。
流转日趋规模化。农村土地流转由分散、零星流转逐步向集中连片、适度规模经营过渡。据统计,我市百亩以上的流转大户1755个,500亩以上的经营大户224个,规模经营面积22.7万亩。如河南天和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先后在许昌县将官池镇、河街乡、小召乡流转土地1.3万亩,建成万亩供港澳有机蔬菜生产基地,成为许昌现代农业发展的“亮点”。
流转方式多样化。农村土地流转的形式已由过去以转包为主,逐渐转变为转包、互换、出租、转让等多种形式并存,特别是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改革的深入,一些经营主体大胆探索土地托管、土地入股组建股份合作社等新型流转方式,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及产出率。如许昌县惠民农民专业合作社先后在许昌县张潘镇的张一、水田、盆李等7个行政村托管土地7000亩,实行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标准化、现代化。
流转主体多元化。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土地流转已不仅局限于承包农户,社会工商企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也积极参与了土地流转,流转主体趋于多元化。目前,在土地流转中,农户间流转47.2万亩,流向农民合作社38.3万亩,流向农业企业41.8万亩,流向专业大户18.6万亩,流向家庭农场2.2万亩。
流转布局特色化。各类经营主体紧紧围绕全市粮食高产创建“百千万”工程和农业产业化集群,以主导产业为支撑,结合区域优势和农业特色,通过土地流转初步形成了一批优质粮食、优质花木、中药材、蔬菜、烟草等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基地。
连片作业集约经营效益高
“高效节水灌溉项目要收到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需要依靠土地规模化和集约化经营这个基础。我们在土地流转上做文章,围绕大局,主动融入。”近日,市农机局党委委员桑亚丽告诉记者。目前,50万亩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区内的27家农机合作社积极性高涨,先后承包托管土地10万亩以上,超过项目区耕地面积的20%,由农机合作社开展机械化耕种收服务的面积占项目区总耕地面积的68%。
50万亩高效节水灌溉项目涉及许昌县、长葛市9个乡镇。分布在这些乡镇的农机合作社,依靠农机具的优势,普遍采用节水灌溉、高效植保等机械化生产方式作业,实行“六统一”作业模式,一方面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增加了粮食产量,另一方面减少了水资源浪费、保护了土壤结构。 同时,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向示范区农民和农机合作社倾斜,对农机合作社购置节水灌溉设备应补尽补,努力增强农机装备实力。
《2008年世界发展报告》为包括中国在内的转型中国家设定了农业发展的优先顺序,其中,为农业发展提供基础设施支持排在了首位。
近年来,随着各级党委、政府对农机合作社组织建设的不断加强,农机合作社农机装备水平得到迅速提升,组织化、规模化程度日益提高,已成为农村土地流转的重要力量。目前,全市已登记注册农机合作社197家,社员3518人,注册资金3.8亿元,拥有各类农业机械11762台(套),流转土地11.5万亩,托管土地28万亩,签订订单作业合同面积132万亩,创造净利润5600万元。
租赁承包流转。合作社从土地承包者手中转包土地使用权,确定双方认可的转包方式、转包起止时间、转包费额度以及付费的方式与时间,最后双方签订转包合同。这种类型比较规范,也为各方所普遍接受,主要针对务工经商、常年脱离农村的青年农民以及农村中缺少劳动力的承包户。如长葛德红、襄城合众、鄢陵振峰、许昌惠民、禹州农发等农机合作社。
托管服务流转。合作社与土地承包者进行协调和联系,不改变土地的经营权,对农作物的生产环节进行托管服务,确定田间作业数量、质量和时间,由合作社统一调配作业机械,统一记账核算。如许昌兴旺、长葛中鑫、襄城大地等农机合作社。这类流转形式作业量较大,但各合作社间的管理服务水平参差不齐,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规范。
保底分红流转。合作社社员以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股权,实行土地“入股”,农民当“股东”,变农户分散经营为合作社规模经营,这种付款方式降低了合作社的投资成本,为后期大规模流转土地奠定了基础,不仅提高了农民将土地流转给合作社的积极性,而且把合作社和农民的利益捆绑,降低了经营风险。如禹州实佳、长葛实佳等农机合作社。
谈起土地流转对农机合作社的作用,市农机局负责人介绍,随着国家逐年加大对农机具的补贴力度,大型联合收获机、免耕播种机、深松机、秸秆粉碎还田机等一系列先进农机具投入使用,我市农机合作社的发展势头越来越迅猛,越来越多的农民将自己的土地交给有能力的农机合作社经营,农村土地呈现出了加速流转的态势。
土地流转农民轻松多赚钱
7月4日,记者在长葛市坡胡镇水磨河村昌汇农场看到,占地200亩的温室大棚一座挨着一座,工人们正在棚内采摘番茄、辣椒、黄瓜。农场负责人张玉山告诉记者:“农场能发展到这样的规模,都是土地流转带来的结果。”
200亩温室大棚的土地是张玉山从当地农民手中流转出来的。2011年,他以每亩1000元的价格流转了该村1400多亩土地,用来发展日光温室蔬菜种植、优良小麦品种培育和青饲玉米种植。
如此大手笔,并不是张玉山一时冲动的投资行为。“敢流转这么多土地,一是因为中央一号文件鼓励农村土地流转,咱心里有底儿;二是因为公司饲养业不断发展的需要,可以形成循环生态农业链条,提高经济效益。”张玉山对记者说。
土地流转出了“真金白银”,土地流转户也很乐意。水磨河村村民张汉卿对记者说,村民流转土地有两个原因,一是附近企业很多,都有事情可做且收入也很可观;二是现在家里基本上都是新房,装修很讲究,没有地方搁置农机具。土地流转每年每亩可以收入1000元,即便自己种,辛苦一年也就是这样的收入,当然都乐意流转出去了。
目前,2000亩农场种植基地里,周边200多名流转土地后的村民在张玉山的饲养场和农场工作,每人每月工资不低于1600元。
从大包干到分田到户,再到流转集中,耕种土地的这种走势符合当前农业、农村发展的实际。正如大部分参与流转的农户所说,土地流转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从许昌当前农村现实情况来看,耕地面积几乎没有增加。要想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唯一的出路在于土地流转,实行规模化经营。”市农业局农经科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出台优惠政策,强力推进流转。我市制定了《许昌市“三化”协调试验区关于重点扶持种粮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实施办法》,对集中连片流转500亩以上的规模经营业主和乡镇进行奖补,为流转工作提供了有力地政策支撑。2013年,我市首批29个流转项目获得财政奖补资金510万元。
创新方式方法,加强跟踪服务。2013年,我市多次组织召开土地流转银企对接会、技术服务会等,为流转大户提供信息、技术、融资等多方面的跟踪服务。去年4月,全市召开了流转大户和植保合作社服务对接会,植保合作社与流转大户面对面沟通,现场达成2.6万亩服务意向。
健全完善组织,保障规范流转。我市按照上级有关要求,不断完善县、乡、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组织。目前,全市建立8个县级服务中心,48个乡级中心、360个村级站点,有效解决了“我想转包,谁要”和“我想承包,谁有”的土地供求矛盾,推进土地流转市场化、规范化运行。
如今,在许昌越来越多的农民以合同的形式,把自家的承包地自愿交付给种田能手和农业龙头公司经营,不但使农民摆脱土地的束缚,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而且将催生新一代的“农业工人”,从而激活了农村生产力。
让农民成为最大受益者朱庆安
近日,记者在采访时发现,越来越多的农民以合同的形式,把自家的承包地自愿交付给种田能手和农业龙头公司经营,使他们在较大范围内推广应用主打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充分发挥良种良法的集成效应,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农民既可以通过土地流转拿到租金,又可以有精力去打工挣钱。这种“双赢”甚至“多赢”的结果,从农民的笑脸中就可以感受到。
过去农民主要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生产、产品都形不成规模,市场竞争往往处于劣势。一些有一技之长的种田能手要求扩大规模经营或经营项目,却缺乏土地,而另一部分从事非农产业的农户却无力或不愿耕种土地。
农村土地流转是改变农民生产生活方式,促进农业规范化、集约化经营,加快“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有效途径,是优化配置各种生产要素、提高农业效益、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手段。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认清形势、抢抓机遇、多策并举,拓展土地流转渠道,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推进农业规模经营,提高土地流转实效;要大力培育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其农业公司化运作,力求“量”的突破和“质”的提升;要加强领导,切实把土地流转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采取得力措施,抓实、抓好、抓出成效,以促进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必须做好土地流转这篇大文章。我们可以相信,随着土地流转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一定能够拓宽致富门路,生活得更加美好。
本文来源: 农业厅
16.07.2014 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