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质图书难敌数字化冲击?传统书店待转型

11.07.2014  17:53

第四届江苏书展7月3日至6日在苏州举行,不少参会人士表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读书越来越少。居民阅读率低,致使实体书店和出版社日子也不好过。500多家参展单位中,不少书商感到,受数字化阅读冲击,“图书不好卖了”。

数字

全民阅读调查显示,2013年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7本,超五成的成年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较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很多的人仅占1.2%。受数字媒介影响,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首次超过半数,达到50.1%。

现状 图书馆良莠不齐

图书馆作为推广全民阅读的重要场所,也面临资源不均衡,图书质量不优等问题。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介绍:“目前我国人均拥有图书馆数量少,图书馆资源非常不平衡,图书质量也令人堪忧。受到招标等经济利益的影响,很多真正的好书进不到图书馆。

江苏省作家协会主席范小青认为,快节奏的社会和慢阅读的矛盾成为影响国民阅读量提高的重要因素。“现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人们的精力大多放在金钱和利润上面,无暇读书。

朱永新谈到,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学生的读书时间被考试和补习班占领,所接触的图书都是教科书、教辅书,读不到真正的好书。

业界 “只逛不买”冲击实体店

随着电商兴起,居民购书地点也从实体书店转向电子商城。大二学生初敬阳说:“很多同学都是在书店选书,然后通过当当网等购买。我还有电子阅读器,可以直接下载免费书看。

新华书店图书销量这两年一直处于徘徊状态,销量增速迟缓。”江苏昆山新华书店负责人告诉记者,电商的兴起对实体书店产生了不小影响,只逛不买的人越来越多。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总编辑郭力谈到,网络阅读对出版社的影响不可小觑,全民阅读氛围差、同质同类书增多、盗版侵权多发等因素都导致出版社日子不好过。

反思

传统书店待转型

专家认为,只有更多的人有阅读需求,实体书店和出版社才能拥有更多市场份额。因此,实体书店和出版社只有提供优质资源,促进全民阅读,才是走出困境的根本之道。

三联书店图书营销中心负责人张继秋认为,书店不同于其他产业,它兼具公共图书馆的作用,是推广全民阅读的重要载体。考虑到一部分读者深夜阅读的需求,北京三联韬奋书店于4月8日开始24小时营业,每天晚上约有几百人来看书、购书,为更多读者提供了阅读的场所,同时也带动了自身经济效益的提高。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