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8国际博物馆日来了——到博物馆感受穿越吧

13.05.2014  17:52

阅读提示

5月18日,我们即将迎来第38个国际博物馆日。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博物馆藏品架起沟通的桥梁”,面对“沟通”这个关键词,河南各家民办博物馆都有自己的思索,它们将通过举办展览和各种形式的活动,架起博物馆与博物馆、藏品与观众、历史与今天之间的沟通桥梁。

感受“模范”风采

体会生产工具到民俗文化的变迁

国际博物馆日期间,郑州大象陶瓷博物馆推出的重头戏,是“宋代模范展”。这里的“模范”,并不是现代汉语中通常所指的样板、榜样,它其实是“”与“”的合称,“”是用于制“”的原型,有了“”,便能依照它的轮廓、形状和纹饰,用陶或金属在外面塑成用于铸造的铸型。外凸的称为“”,内凹的称为“”,这两件严丝合缝的东西,是几千年来人们铸造器物的规范模具。

大象陶瓷博物馆馆长何飞介绍,宋金时期的陶模与陶范造型十分丰富,除了传统的佛教天王、菩萨,还出现了人物、动物、花鸟、民间生产生活场景等。原本用于生产的工具——陶模和陶范,经过不断的改进,终于演化为兼具审美性、娱乐性与教化性的民间文化载体。“宋代陶模已成为一种文化交流传播的工具,将原本高深的思想观念、人文知识和道德伦理以直观通俗、审美的图示形态进行教化,方寸之间展现出宋代民俗文化的万种风情。

据了解,以古代“”、“”为主题的大型展览,在全国都难得一见。

赏一场朱门芳宴品味宋金大宅门的理想生活

宋金时期,北方大宅门里的生活,该是怎样的情状?

郑州华夏文化艺术博物馆将告诉你答案。这里有宋金北方大户的“金钉朱门”与门吏、蹲狮;有“元宵节”时为表达恩爱情义而“开芳宴”的恩爱夫妻;有“备宴”、“侍宴”时忙碌着的家仆;有表演“散乐”、“杂剧”等精彩节目的京城名角儿;还有子孙们为了宣示孝行而镶嵌在墓壁上的“二十四孝”人物……

据了解,“朱门芳宴——一个宋金大宅门的理想生活”是郑州华夏文化艺术博物馆为“5·18”国际博物馆日精心筹备的一场特展,于5月10日正式开展,展期将持续3个月。华夏文化艺术博物馆负责人李宝宗介绍,本次展览以登封黑山沟北宋李守贵墓壁画与同期其他墓葬的砖雕为两条主线,交织展开,生动形象地反映了我国宋金时期北方大户人家的生活。

展品中不乏一些难得一见的珍稀孤品,李宝宗告诉记者:“比如北宋京城杂剧名角儿‘丁都赛、凹敛儿、杨揔惜、薛子小’四方铭文砖雕,除一方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同形制的‘丁都赛’砖雕外,其余三方全是孤品性质,十分难得。

去博物馆赏一场朱门芳宴,用古时的雅趣滋润今日的生活,不亦乐乎?

借力网络平台促进博物馆与观众交流互动

在“5·18”国际博物馆日到来之际,洛阳动漫博物馆馆长王永搭建了一个视频直播平台,邀请全国民办博物馆的馆长们通过这个公益平台,与全球的博物馆爱好者交流互动。

大家通过手机、电脑进入这个平台,能实现面对面的交流。”王永说,“我上次与华夏文化艺术博物馆的李馆长尝试了一次,他在郑州,我组织了70位老师在乡下,通过这个系统,在乡间伴随清新的空气,听李老师在他的博物馆讲故事。李老师讲到他的藏品时,我安排的志愿者通过手机同步直播他的文物。我认为云时代的博物馆就应该这样主动拥抱数字生活。

5月18日,王永打算“玩一次大的”,让全球的朋友看到中国民办博物馆存在的价值。“我思考了很久,民办博物馆究竟如何用互联网思维走出生存与发展的狭窄空间,从而拥抱新博物馆运动?5·18,让我们借力科技,一起践行公共文化服务的历史担当。”王永欢迎民办博物馆馆长们向全球网友介绍自己的博物馆,“我们有志愿者进行英语法语同声传译,更多语种的志愿者以后也会出现。

国际博物馆日过后,这个平台依然会持续下去,向全球网友展示各个博物馆;对于特别精彩的博物馆,除了让大家观看藏品和展厅外,王永和他的团队还会制作一些学术性的讲座内容,以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社会职能。

围观“微缩版”亭台楼榭

纵览2000年中国建筑艺术

至为古代艺术博物馆是河南民办博物馆界的新成员,借着国际博物馆日的良机,将于5月20日正式开馆,并同步推出“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展”,展期持续3个月。

据了解,河南古代建筑源远流长,从距今八千年左右的裴李岗文化,延至明清,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古建筑历经风雨剥蚀、社会动荡、时代变迁,多已不复存在,想要了解古时的建筑艺术,往往只能依靠史料文字记载,以及绘画、石雕中的相关内容。不过,还有一种更为直观的方式,那就是陪葬“明器”中的建筑模型。

记者在位于中州古玩城4楼的至为古代艺术博物馆看到,展品包括汉代至明代的陶楼、佛塔、水榭、宅屋、院落、庙

宇、戏楼、谷仓、作坊、厕所、圈舍等,甚至还有谷仓中存放的2000多年前的粮食,皆是陪葬物;有的大型陶楼可达2米高,楼层有7层之多,十分壮观。执行馆长杜璐表示,古人有“事死如事生”的观念,用以随葬的建筑模型通常是对现实建筑的还原,能体现古代建筑的形制和技术,并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社会生活状态,是研究古代建筑与社会文化的珍贵实物资料。

以古代建筑为主题和特色的博物馆,目前河南仅此一家,在全国也属罕见。想看看汉代的陶楼、谷仓、猪圈,或是唐代的舍利塔吗?不妨来至为博物馆,感受一场穿越时空的“微缩建筑博览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