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社的版权输出立足自身优势谋长远

28.01.2016  12:18

2015年,34种图书输出版权,其中3种入选“丝路书香工程”、4种入选“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与德古意特出版社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入选“2015-2016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

2014年,36种图书向国际出版机构输出版权,其中5种入选“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与爱思唯尔出版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2013年,11种图书向国际出版机构输出版权;

……

这是国防工业出版社近年来在推动文化走出去,积极传播中华优秀文化、主动参与国际文化合作和竞争中交出的一份成绩单。这些显性“大数据”背后,有一个隐性“小数据”同样引人注目:实现版权输出的项目中,有40%以上的项目拥有同一个“头衔”——国防科技出版基金图书。国防科技出版基金图书已经成为国防社挖掘走出去适合品种、实现走出去一步一个新台阶的富矿。

创新机制  取得突出社会效益

国防科技出版基金,是为积累、传播国防科技知识,培养优秀科技人才,促进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建设事业的发展,于1988年3月24日设立的,先后归原国防科工委、原解放军总装备部领导,一直由国防社承担管理职责。基金通过为专家、学者提供资金资助的方式,专门支持优秀国防科技图书的出版。

近30年来,国防科技出版基金坚持为我国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建设创新发展服务,充分体现了智力支持和技术孵化作用,团结凝聚了一支高水平的专家队伍和作者队伍,建立了成熟的运行机制和质量保证体系,形成了“内容高科技、评审高水平、出版高质量”的特色。

近30年来,国防科技出版基金资助出版的1000多种专著中,《弹药发射安全性导论》等300多种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图书奖、中国出版政府奖、全国优秀科技图书奖、解放军图书奖以及省部级其他奖项等,《航天器交会对接技术》等6种入选“三个一百”原创出版工程,受表彰比例超过30%,形成了多层次、高水平的科技图书体系。国防科技出版基金图书,也成为国防社特色出版品牌的基石,赢得了社会的广泛好评和高度认可。

相互依托  带来良好共同发展

抱着金娃娃,就要让他长大。”在响应国家文化走出去号召的过程中,在走出去项目的具体寻求过程中,国防社敏锐认识到国防科技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对于走出去的先天优势和走出去对于国防科技出版基金的促进作用。

国防科技出版基金资助图书以国际科技发展的前沿技术或应用基础研究为主,原创性强,特色鲜明。在我国科技强劲发展的大背景下,这些主题的版权输出正是需要“收听中国声音”的国际科技界和出版界所感兴趣的。同时,这些图书的作者团队大多具有国际学术交流的经历,具有国际学术影响力,已经先期培育了一定的国际读者群体,正是许多国际出版机构所看重的。2014年向施普林格出版社输出的《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共位控制》就是具有这样两重特性的专著,不仅作者李恒年研究员是国际卫星控制界著名专家,而且图书内容是围绕国际航天界的热点研究方向展开的。

国防社向广大作者宣传国家走出去战略,把走出去的重点定位在国防科技出版基金资助图书上,也得到了广大作者的大力支持。广大作者为国防社走出去工作的开展大力宣传推广、热心指导帮助,作者团队和国防社的合作关系更加稳固。

国防社走出去工作与国防科技出版基金工作的相互依托产生了显著的“红利”:国防科技出版基金品牌更加突出,社会效益更加明显;走出去资源储备日益雄厚,规模不断扩大。

绘就蓝图  实现目标任重道远

面对已经取得的成绩,国防社开展版权输出工作立足长远,思路清晰,步骤具体。《国防工业出版社“十三五”规划》把走出去目标和国防科技出版基金进一步结合:实现年出版100个以国防科技出版基金为主的国家、军队级基金项目;以国防科技出版基金为主要依托,实现年输出50个项目至国际知名学术出版机构。

蓝图绘就,国防社进一步走开了做好科技图书走出去工作的路子:

提高使命意识。把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转化成优秀的学术出版成果传播出去,科技出版单位责无旁贷;向世界展示中国的科技创新水平,让更多的人直接了解中国科技工作者,科技出版单位义不容辞。

明确实施方法。坚持品牌,搞好积累,始终坚持特色,凝聚核心竞争力,打造“精品出版”“学术出版”品牌,一以贯之地做好资源积累和储备,做好有能力走向国际出版舞台的铺垫;以国防科技出版基金图书为主,建成走出去图书基础书目库,合作翻译出版一批满足国外科技工作者需求的科学性强的精品,为走向国际出版舞台铸就力作;深化交流合作,多形式开展促进了解、增强信任、达成共识的有效活动,主动寻找走向国际出版舞台的途径;国家及有关部门相关政策的陆续出台,为出版单位做好、做大走出去解除了后顾之忧,全面理解好、研读好、跟踪好,切实服务、服从于国家意志,拓展走向国际出版舞台的途径。

认清发展形势。通过与国外出版机构尤其是国际知名出版机构的合作,深入了解国际化的运作模式和经营理念,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和对出版环境的适应能力。要更加严格规范评审机制,利用国际科技交流平台拓宽评审渠道,增强评审的权威性客观性,代表国家争取到科技专著出版领域更大、更多的话语权。通过“国防科技知识服务运营平台”,解决好出版媒介多样化的趋势,更好满足广大科技工作者差异化的阅读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