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报告:在9个国家中心城市中,郑州的成长性排名第一

23.10.2019  22:43

  河南商报首席记者 孙科 文/图

作为河南的省会,郑州的发展一直备受关注,尤其是在跻身国家中心城市后,郑州发展如何?与另外8个国家中心城市相比,有何优势、不足?

10月23日,郑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报告(2019)》中英文版正式亮相,你想了解的,这里都有。

【发布】

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报告(2019)》出炉

10月23日,《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报告(2019)》正式对外亮相,这次,郑州成了书里的“主角”。据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城市和绿色发展分社副社长王玉霞介绍,仅关于郑州专设的议题就有6篇。

谈及为何要出版这样的蓝皮书,该书主编之一,郑州师范学院党委书记赵健表示,为了服务和推动国家中心城市建设,郑州师范学院于2017年建立了全国第一个国家中心城市研究院,目的就是为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报告(2019)》是郑州师范学院国家中心城市研究院推出的第二部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蓝皮书。

【看点】

关键词:经济发展基础

沪京粤名列前三,郑州、西安仍需努力

在《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报告(2019)》中,评价篇是蓝皮书中着墨较重的篇章之一,该篇章对北京、上海、广州、天津、重庆、成都、武汉、郑州、西安9个国家中心城市各方面的数据进行了全面解析。

蓝皮书显示,为充分了解并分析对比9个国家中心城市2018年的经济发展现状水平及相关指标增长情况,他们从常住人口、GDP、人均GDP、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等10项基础指标出发,对这些城市进行了初步比较。

在常住人口方面,人口最多的是重庆,其次是上海和北京;从年增长率上看,西安增长最大,其次是广州和郑州。2018年地区生产总值排名,上海、北京在9个城市中拿到状元和榜眼;人均GDP方面,广州第一、北京第二、上海第三,郑州排在第六。

初步分析结果表明,9个城市中,上海、北京、广州发展水平优势显著,而郑州、西安总体经济实力虽然依旧相对较弱,但各项基础指标多呈快速增长趋势,尤其在人口聚集力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方面增长较快,因此,为促进现代大都市建设,并能够更好地发挥其在城市群和区域发展中的引领作用,仍需进一步加快经济发展,增大城市辐射范围。

关键词:建设指数

郑州“垫底”,重庆、成都各提升一位

今年的蓝皮书,采取了与以往相同的评价指标,来评价9个国家中心城市的建设指数,评价内容包含综合服务、网络枢纽、科研创新、开放交流、人文凝聚、生态宜居等6大项。

从总体上看,除部分城市外,建设指数排名与往年相比总体变化不大,上海、北京、广州总体发展仍旧强势,西安、郑州发展相对落后,但从9个城市的经济发展基础指标对比发现,各个城市的建设均处于不断优化发展中,具有良好的发展势头。

从层次上看,9个城市发展差异较大,明显分为三个梯队,其中上海、北京、广州依旧处于第一梯队,重庆、成都、天津、武汉处于第二梯队,西安、郑州处于第三梯队。与2016年中国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指数排名相比,重庆从原来的第5位上升至第4位,成都从原来的第6位上升至第5位,排名均提升1位,天津从原来的第4位下降至第6位,排名下降2位,其他城市不变。

关键词:成长性

郑州在9个城市中成长性排第一

与去年蓝皮书不同的是,今年,新增了成长性指数,该指数也是围绕综合服务、网络枢纽、科研创新、开放交流、人文凝聚、生态宜居等6大功能。不过,在具体的指标层选择上,该指数筛选并选择了GDP增速、常住人口增速、客运周转量增速、经济外向度增速等33个增速指标。

从9个城市成长性指数的综合评分来看,成长性指数都为正,说明9个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均处于不同程度的持续优化发展中。其中,郑州排名第一,西安、成都、武汉紧随其后,广州、重庆、上海、北京、天津的成长性指数较低。

由此可见,建设指数排名相对靠后的郑州、西安、武汉等城市由于发展潜力较大,均处于快速发展中。

【思考】

郑州区域面积小,GDP占全省的比重低

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郑州面临的挑战有很多。

蓝皮书指出,郑州GDP尽管已突破万亿元,但与国内其他城市相比,GDP不到重庆的50%,仅是武汉、成都的70%,GDP占全省的比重也远低于武汉、广州、成都和西安在各自省份中的占比。

截至目前,在国家支持建设的国家中心城市中,郑州的区域面积较小,约为成都(14312平方公里)的一半。生态建设相对滞后,空气质量在全国74个城市中排名靠后。

另外,郑州工业大而不强,传统资源型产业占工业的比重仍在40%左右,大型龙头企业较少。另一方面,郑州市研发活动主要集中在优势产业和大型企业,中小企业对研发普遍不够重视,企业自主创新意识亟需增强。

看到不足,就要赶快弥补,蓝皮书提出许多建议,比如,支持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扩区,建议争取国家有关部门对示范区用地实施国家统筹;全面融入全球创新体系,高标准建设中原科创谷,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嵩山论坛的影响力,打造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对话交流的重要平台等。

【责任编辑:靳静波 】 【内容审核:李敏雪 】 【总编辑:甄慧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