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医疗器械产业复制外资巨头成长路线

10.11.2014  10:51

  自国家卫生计生委提出“将适时在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启动分级诊疗试点,逐步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分级诊疗制度”的提案以来,国家重点推动三甲医院应用国产医疗设备,医疗器械行业迎来市场发展契机,本土医疗器械企业研发投入和推广热情高涨。

  近日,第72届中国国际医疗器械(秋季)博览会暨第19届中国国际医疗器械设计与制造技术(秋季)展览会上,老牌劲旅“GPS”(美国通用电器、飞利浦、西门子)领头的外资企业依旧在高端市场昂扬前进,而迎着政策春风的本土企业也后劲十足,不仅在很多细分领域展现出不俗的实力,在中高端设备领域也显现出赶超外资的态势。

  在中高端医疗器械领域,“包括灯床塔、呼吸机、输液泵等,几乎涵盖病床、手术室、抢救室、ICU等监护仪产品系列,是迈瑞的主打产品,占领国内30%市场份额,排名第一。”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运营相关负责人介绍。

  “国内品牌通过多年发展,逐步摆脱简单组装生产的经营模式,在研发投入和研发水平方面也有快速发展。”深圳市医疗器械行业协会副秘书长于敬哲认为,本土医疗器械企业的崛起,使得国际品牌产品价格直接大幅下降,促进了我国产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

  在细分领域,本土医疗器械企业在此次展会上也有不错的呈现。以糖尿病注射设备无针注射技术为例,快舒尔医疗公司市场部经理李攀峰介绍说,由该公司研发、目前世界惟一一支实现了一次取药多次注射功能的民用无针注射器已经在国内上市。

  随着分级诊疗制度的试点与推行,“健康进家庭、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回基层”的格局将逐渐形成。当下,基层医院开始大量需求低端磁共振成像设备,家用医疗设备也将更加普及。

  业内专家指出,当前众多中小型企业“扎推”的国内医疗器械市场如果想稳健增长,除了依赖利好政策以外,还要加速进行整合。

  随着资本的介入,外资品牌在国内医疗器械领域一家独大的状况正发生变化。据统计,截至2014年9月15日,今年发生在A股市场的医疗器械相关领域并购案35起,占比接近医药并购总数的40%。

  业内人士指出,从“GPS”、美敦力等医疗器械巨头的发展路径来看,中国医疗器械产业正在复制外资巨头重组并购的成长路线。从已完成的并购案来看,医疗器械企业的整合排异性并不大,由于行业每个细分领域各有特点并且大多互不干扰,并购整合使得企业收入和利润得到快速增长。裘炯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