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南召县果农否认因黄梨滞销喂猪:喂坏掉的梨

30.11.2014  09:41

焦点访谈》2014年11月29日完成台本

————滞销是假 伤“心”是真 老马一出马 调解有办法

主持人 侯丰:

观众朋友大家好,欢迎收看今天的《焦点访谈》。

最近,有这样一条消息在微信上被大量转发。南召县一千多亩晚秋黄梨喜获丰收,总产量有200多万公斤,但因为没有客商收购,有些果农索性用黄梨来喂猪了,而且还配了图片。

看到这条消息,很多客商和网友很快就赶到南召,打算收购爱心梨,但记者实地调查发现事实却并非如此。

解说:

一张果农将梨倒掉喂猪的图片在网上疯传,记者在南召县留山镇贺庄村找到了图片上的主人公褚青天。

褚青天种梨已经有五年了,他家种了10亩黄梨,今年丰收,产量达到了六万斤。网上说由于没有没有客商收购,他家的梨都卖不出去,这事实是不是真的呢?

果农 褚青天:

卖不出去那不存在,卖不出去那个事没有,不存在。

记者:

是谣言?

褚青天:

谣言,不存在。没有卖不出去梨。

解说:

褚青天原本有一个固定的湖北客户,每年都会按时来收梨,今年黄梨成熟前这客户打来电话,照常要来收购。褚青天听说今年黄梨能卖到一块六七一斤,而湖北客户给的价格是一块四,褚青天当时就没卖。

褚青天:

往年湖北来拉就是一块三四给人家了。今年结果高价,说一块六七,也没给,后来过了国庆节高价没来。低价也不来拉了。

解说:

高价没卖成,固定的客户又被自己拒绝了,褚青天就要另找门路自己卖梨了。卖了一段时间后情况也还不错,到11月中旬,褚青天家六万斤梨卖得只剩下了几千斤,根本就不存在黄梨滞销的情况。

那么这张图片上拿梨喂猪又是怎么回事呢?

褚青天:

说那个喂猪那事不符合事实。喂猪是事实,年年喂天天喂,是坏的吃不成的梨。

记者:

好梨你也舍不得?

褚青天:

那舍不得。

记者:

现在就是坏掉的还是要用来喂猪的?

声音来源:

这些还能吃呢。

记者:

好的留下来是吗?

声音来源:

对。

解说:

既然这些都不是事实,那么这些图片又是怎样传到网上的呢?

11月17号那天,一个同村的村民来到了褚青天家。

褚青天:

他说我给你找个销路中不中,那我中啊,弄个销路那太好了。后来他照几张相片。

解说:

这几张照片就是那位村民给照的,还配发了文字,上传了网络。

褚青天:

喂猪的时候他跟我一起,早知道要传到网上,怎么也不让拍这个事,多不舒服这个事。

解说:

那么这位村民为什么要发布不实的消息呢?消息的发布者村民张某家也种有四五亩晚秋黄梨,由于担心自己家和村民的果子卖不出去,就拍了所谓部分村民“卖梨难”的照片在微信圈里传播。

村民:

心里也很着急。后来说替广大农户做做宣传。

记者:

那你当时为什么没有说明喂猪的那个梨是坏掉的?

村民:

那照片上也都显示出来了。显示出来是坏梨。

解说:

张某说,当时为了宣传的效果,自己夸大了数字,夸大了事实,没想到会引发后面的事情。黄梨滞销的消息上网后,全国各地的网友纷纷打电话,询问黄梨卖不出去的情况。褚青天的电话都被打爆了。

褚青天:

有些人说听说这个梨卖不出去了,我说谁说的,他说网上说的,我说哪卖不出去了,我五六万斤我就卖得剩这几千斤了。

解说:

还有一些客商和网友,在网上看到南召山区晚秋黄梨滞销,果农拿果子喂猪的消息后非常痛心,于是就从全国各地赶到南召,想帮果农们解愁。

但是他们并没有看到网上宣称的200多万公斤黄梨滞销和黄梨喂猪的“痛心场面”,有一种上当受骗的感觉。

河南濮阳客商 刘湘军:

我来以后看到没达到我理想我准备拉十吨,来了后一看。

记者:

收购到十吨了吗?

刘湘军:

没有。

爱心网友:

我们组织了每天多吃一个梨的爱心活动。组织了20多辆车,80多个爱心网友然后过来,果农们积压的黄梨并不是特别多。每户只有少量的积压。而且还不能够满足大批量的购买。

褚青天妻子:

有的我问就忘了记不住的那里的,福建的北京的都有。有一个女孩早上就来了,说是坐飞机过来的,过来谈生意也没谈成。

解说:

因为一个虚假的信息 让这么多人从远方专程赶来想要帮助自己,却失望而归,这让褚青天心里也很愧疚。

褚青天:

我实在这几天来帮忙的人,其实我心里也不舒服,这些时间跑路非耽误时间来购买梨,那时候说时我就说不能夸张的很,弄成这么大的事,我心里也气愤这个事。

解说:

其实“河南南召黄梨喂猪的谣言”并非个案。近年来,网上多次出现农产品滞销的虚假消息,去年网友“健康使者李宇森”根据一条网帖,发布了关于江苏兴化缸顾乡大量山芋滞销的微博,引发了各地网友们的爱心。

但随后根据记者调查,无论是当地农民还是农产品经纪人,他们都说当年的山芋产量很高,收购价格也比往年高,根本不存在滞销的情况。

此外,网上出现的一则“陕西山村苹果滞销只能喂猪网友发帖求助”的信息也为虚假信息。公安等部门对此信息进行了删除,有关媒体也对此事进行了澄清。

主持人:

还是那句话,对于网上的一些事,我们还得核实核实再核实。但网上关于农产品滞销的消息并不都是假的,这些消息也的确帮助不少农民减少了损失。节目中这几则求助帖虽然不靠谱,让人有点上当受骗的感觉,但毕竟只是个案。在我们身边有很多亟需帮助的人,也有许多乐于奉献爱心的人。

不能因为这种假消息的出现就熄灭了爱心,也不能因为大家有向善之心、为善之举就拿来肆意消费。否则,伤害的只能是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还有人与人之间的信任。

主持人:

这几年因为拆迁、看病、房产、婚姻等等纠纷而引发的恶性事件并不少见,每个人每个群体的诉求不一样,纠纷自然不可避免。而要避免纠纷进一步升级就需要有人解开死结,化解矛盾。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解决纠纷的高手。

解说:

这是去年12月份的一段监控视频,视频中,重庆渝州电线有限责任公司的一些退休职工将当时的公司大门堵住,车辆全部不能进出。

原来这家公司要整体搬迁到开发区的新址,作为公司小股东的退休职工们认为公司在出让原址地块的过程中赚了大钱,应该给他们一定的补偿。

重庆渝州电线有限责任公司退休职 张富新:

因为我们原来的厂里是38亩地。搬过去只买的17亩地。那边要卖得相对贵一些,我们应该一个人分到十五万三。

解说:

但是,公司董事会认为这些钱全部应该用于企业发展,退休职工的要求不能满足。

重庆渝州电线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徐志勇:

按国家政策搬迁费不能用于发放给职工做生活费。只能用于企业搬迁和技术改造。

解说:

一个要一个不给,公司和退休职工双方各执一词,各不让步,矛盾极其尖锐,职工们堵了公司大门,正常的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公司董事长徐志勇找到了江北区观音桥街道办事处“老马工作室”的负责人马善祥。

徐志勇:

他首先是宽慰我,就说这个事情不着急,然后跟我说马上来怎么处理,当时有点无助,他谈了过后我对这个事情感觉好象对他还有点依靠。

解说:

老马一边帮企业出主意,一边又做企业的工作,老马认为,这些退休职工都是当年拿着自己的钱入股建起公司的元老,适当考虑一下职工的诉求也符合规定。

重庆市江北区 观音桥街道办事处调节员

马善祥:

第一徐总你的说法没有错,第二咱们要解决群众的问题,我们不仅仅局限于事实为依据,法律为准绳,我们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处理,所以说你需要拿一部分钱出来,调节到相对困难群众的身上。

解说:

这一边老马说服了公司发一部分钱补贴给退休职工;另一边老马又让退休职工们选出代表,然后做代表的工作。

张富新:

老马说你们都把钱一起要走了,企业怎么发展,你们总还要留点钱让企业发展吧,我们觉得老马说的也有道理,反正你说的话有道理我们就听。

解说:

双方各让了一步,但起初企业只同意给每人2000元,这与职工每人15万的要求相差太远,老马又来来回回穿梭于企业领导和职工代表之间反反复复不停地做工作。

星期天、节假日也不休息,谁也记不清老马为这事找过他们多少次了,8个月之后这起纠纷终于以每人补助1万元达成共识。

记者:

现在这个情况你们还是很满意的?

张富新:

还是很满意,基本上还是很满意。

解说:

调解双方不仅基本满意,还都和老马成了朋友,他们都觉得老马说话在理,处理事情很公正。

张富新:

他也不怕吃苦,他也不怕被你伤你冒火他就笑,嘿嘿嘿嘿,他就笑,哎呀有话好好说嘛。我们大家都是好朋友,他还是有很多道理,他可以反反复复跟你说,一直让你信服了为原则。

徐志勇:

只要找到他,他就把它当成一件自己的事情,你觉得他说的话和你所想的,能够搭上边,能够有共同语言,能够探讨。

解说:

就是这样,只要老马出马,矛盾的各方面都服他。在观音桥街道办调解岗位工作了20多年,各种矛盾老马调解了2000多件。

他每天接触的都是拆迁纠纷,医疗纠纷,离婚纠纷等等,这些在别人看来避之不及,但只要他接手,就从不推诿,只要他调解,总能得到解决。

多年的经验让老马总结出了很多调解的方法,但是归结起来最重要的就是两个法宝,头一个是态度上要低调谦卑,尽快赢得被调解人的信任。

马善祥:

比如说这里工地堵起来了,我现在就去处理,我带几个人处理,群众发泄啊,不高兴啊,骂啊,我都听着,该我说话的时候,我怎么说,我一般说话我都是低调,谦卑,我表达歉意,进群众经常双手合拢,经常点头,对不起大家,对不起大家,我说我们的工作没做好,增添了大家的困难,群众可以情绪化,我们干部不能情绪化,要防止矛盾激化。

解说:

光是态度低调谦卑还不行,因为这样解决不了问题,所以第二个法宝就是在被调解人面前和调解过程中,老马表现得非常自信,遇到再复杂再困难的事情他也没有发过愁。

马善祥:

不管你是什么矛盾,咱们心头都是有办法的,要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也就是说,我设计一个思路,我有一个动作,我有一个语言,我为什么这样说,我为什么这样做,我都是为了解决问题的方向,目的服务的。

解说:

老马做调解工作的20多年,正是社会快速发展和发生巨大变迁的20多年,街道办事处接触的人形形色色,遇到的事儿千奇百怪。

不管是老上访户还是刑满释放人员,不管是一无所有的流浪汉还是残疾人,只要找到他,他都尽全力去帮助,不达到目的不罢休。

马善祥:

有些问题条件不具备,咱们创造条件,一年不行两年,两年不行三年,咱们继续创造条件,总有一天要解决,事实上我们解决了大量的信访问题,老上访问题也占很大的比例。

解说:

老马明年就退休了,但他说已经征得了街道办的同意,准备退而不休,他说他已经把调解工作当成了一项事业,只要身体允许,再干20年不成问题。

主持人:

面对矛盾老马总是说:“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用心去调,就有解!”

没错,老马的确总结了很多方法,但其中最主要的,还是要用心,要对群众有感情,而不是高高在上或者是麻木不仁。这也是所有党员干部应有的态度,基层需要更多像老马这样的高手。

感谢收看今天的《焦点访谈》,再见。

》新闻热线:0371-65901818